武夷山
科学意识形态的三个支柱
2016-3-29 06:28
阅读:3398

科学意识形态的三个支柱

武夷山

 

   1993年间,读John L. Casti(约翰. 卡斯蒂)的Paradigms LostImages of man in the mirror of science(范式的消失:人在科学之镜中的形象),William Morrow & ConmpanyInc.1989年出版。约翰. 卡斯蒂是数学家、科普作家和企业家。我曾评论过他的《剑桥五重奏》,文章题目是“何妨关公战秦琼”,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092.html

 

P3

   无论何处,学术机构的一条最神圣的规则是:让研究生们从事奴隶般的工作......

P13-14

   科学意识形态建立在三个支柱之上。

1. 科学之逻辑结构

   从观察/事实到假说,到实验,到定律,到理论。

2. 主张之可证实性

   这里有两个最重要的过滤器,一是期刊论文之间的相互参考、引用过程,二是实验结果可重复性的要求。

3. 确定资助对象时的同行评议过程

 

   这三个支柱中,头一个说的是认知结构,后两个说的是过程。

 

博主:做科学的,要记住这三条。但是,只要您明白ideology的内涵是什么,就不要只对着这些支柱顶礼膜拜,否则就不可能建成什么新的漂亮建筑,而只能给原来的建筑加个层。

 

   该书“结论”部分问道:人类特殊吗?

 

   从生命起源角度看,或许是特殊的;

   从社会生物学来看,不好说;

   从语言习得角度看,很可能是特殊的;

   从人工智能角度看,也许没什么特殊的;

   从地球外智能生命的角度来看,有较高概率是特殊的;

   从量子现实的角度看,是特殊的,不过这种看法有争论。

 

   Allan Bloom对自己所提问题(博主:指他1987年的名著《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我在该书问世不久就阅读了此书,中文版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推出的----中提出的问题,即如何使美国精神再次开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回归经典(Great Books),指以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的著作为代表的经典作品。约翰. 卡斯蒂对该问题给出的答案与Allan Bloom类似,也是要回归,回归宏大问题(Great Problems),如生命起源之类的问题。这些宏大问题与经典著作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它们逼迫我们去了解许多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6566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