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十年探索:开启中医药抗艾新途径

已有 2242 次阅读 2014-11-27 14:44 |个人分类:中医国粹|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十年探索:开启中医药抗艾新途径

□ 本报记者 罗朝淑

科技日报 2014-11-27


   河南上蔡县卫生局局长郏玉蝉永远都记得当年的那个场面:有一次,她去一个艾滋病村调研,出村时却被好多村里的艾滋病患者团团围住了,他们不肯让她走,哭着央求她给他们找一条活路。可是当时的鸡尾酒疗法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也有好多患者无法承受那些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好在2004年,河南被列为了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单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河南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学术专家咨询组,成立了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郏玉蝉说。

   日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徐立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过去的10年间,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在临床救治的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新药新制剂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有效地支持了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救治工作。

   采访中,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重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经过十年的探索和研究,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我国在艾滋病研究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对该领域的国际影响也日益加深。

   张重刚告诉记者,河南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和探索分为三个阶段。

    “尉氏练兵”拉开中医药防艾序幕

   第一个阶段是初步认知阶段,这个阶段被张重刚称之为“尉氏练兵”。“艾滋病是近年来新发的传染性疾病,中医药正式进行全面防治的时间较晚,所以,初期中医药学对其认识尚不全面。特别是中医药临床医务人员,包括我们的专家、学者、医师、教授等大多没有见过或接触过艾滋病。因此,对艾滋病的认知是第一个阶段防治艾滋病的首要重任。”

   为此,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设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之初,就对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派调的医疗骨干组成临床专家组进行了强化培训,培训地点就在尉氏县。

   时任河南省卫生厅厅长的夏祖昌在当年的动员大会上深情的说:“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期望,是对我们中医药工作者的检阅,是我们中医药专家在重大疾病中肩负的使命。”

   “当年省专家组的成员都是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对于艾滋病都是新接触。只有李发枝教授在前期受省卫生厅、省中医管理局的委派,到艾滋病村进行过调研和中医药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李老师就是我们省专家的带教老师,在李老师的殷切教导下,我们应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细致入微的体察、感受、思考艾滋病的临床诊治。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病人的接触、交流、了解、诊治和探究,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认知,并逐渐用科学的思维在临床中对艾滋病的诊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由此,不仅拉开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大幕,也拉开了中医药对艾滋病探索研究的序幕。”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徐立然有些感慨。

    制订艾滋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二个阶段是临床实践阶段,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的实践在河南全省试行。

   经过强化培训后的省专家组的各位专家,分配到河南的5市9县(区),为自愿加入的1732例病人进行中医药治疗。

   专家们在大量临床实际诊疗疾病的过程中,进一步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思维、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掌握了艾滋病的病症特点、疾病变化过程、病情程度特征、中医证候和演变规律、以及中医辨证施治的措施,总结出“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施治要点”。在此基础上,经过验证、凝练、提升,制定出“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施治指导原则”和“艾滋病中医诊疗指南(试行)”,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理、法、方、药的辨证施治体系。

   艾滋病腹泻是艾滋病肠道感染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这种慢性腹泻当时世界上尚没有有效地治疗措施,属于重大疑难问题。当年,为了解决此项问题,李发枝和徐立然每个周二都要到上蔡县中医院对腹泻的艾滋病住院病人进行诊治。经过数月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探讨出了能够控制腹泻的复方中医药“泻痢康胶囊”,临床显效率达30%。

   艾滋病肺部感染是艾滋病病死率较高的又一疾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专家们发现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抗御疾病是其发病和死亡的关键,遂运用中医药“补益培元”的法则制定出“清肺培元颗粒”处方,有效地控制了患者肺部感染。

   在此过程中,“益艾康胶囊”“解表清理颗粒”“柴霍达原合剂”“补益清热胶囊”等十个制剂也应运而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临床的实际需求,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中医药让病毒载量整体下降

   第三个阶段是成效升华阶段,也被称之为研究创新阶段。

   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工作中,河南以国家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为依托,承担了国家“十五”省部联动课题、“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以及“973”“863”、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省级科技立项课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了更为深入的临床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这一时期通过采用规范的顶层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的科研管理、科学的总结凝练分析探讨,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

   逐步建立了临床科研方法学平台、临床研究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平台、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中医传承研究平台、实验室平台和中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平台等。开放的临床科研平台,发挥了研究基地的凝聚和带动作用,提高了艾滋病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整体研究水平。

   同时,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揭示了艾滋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提出了“脾为枢机”“气虚为本”的新理论、新学说,并探讨了部分中医药的疗效机制。特别是首次大范围在发病率高、病人集中的驻马店等五市9县区,为自愿加入的4586例HIV/AIDS病人提供了免费中医药治疗。

   经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115个月1732例HIV/AIDS患者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性。这些患者不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而且机会性感染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发病时间也延长了4年。分子学水平的研究表明,患者不仅CD4+T淋巴细胞水平有所提高,而且病毒载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病死率也逐年降低。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式为我国探索治疗艾滋病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新途径’。”张重刚说这话时显得铿锵有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846717.html

上一篇:Alex Pentland其人其书
下一篇:[转载]​来自天堂的药方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