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美国对环太平洋地区科技、经济合作的态度及其含义(24年前旧文)

已有 5570 次阅读 2014-7-10 07:31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博主按:美欧于20136月正式启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希望于2014年底完成谈判。这使我想起了24年前我写的一篇关于环太平洋圈合作的论文,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美国对环太平洋地区科技、经济合作的态度及其含义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科技与发展》杂志,1990年第4期)

 

摘 要

本文概述了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业已存在的种种联系,分析了它对较正式的环太平洋合作关系的可能态度。本文指出, 美国更可能以双边合作的姿态面对太平洋地区, 而不赞赏较正式的环太平洋合作方式。最后讨论了美国这一立场对中国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美国对环太平洋地区合作不甚热心的情况下, 中国有必要加强与日本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 美国; 环太平洋地区; 科技、经济合作

 

建立环太平洋地区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无论叫“共同体” 、“合作圈”或其他名称),至今只不过是一部分人们的良好愿望。现在来讨论美国在这种合作组织中的可能作用,似乎还为时过早。不过,不管有没有正式的合作组织,美国与环太平洋地区其他各国,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 已经存在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的联系

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部有紧密的联系,尤以同日本的关系最热。

1.人员的交流

美国有着优秀的高等教育,美国的大学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因此, 西太平洋诸国或地区事实上将美国看作尖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 在1988—1989学年中, 向美国派遣留学生最多的10个国家或地区及派遣人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除加拿大外,其余9个国家或地区都在亚太地区,再除去印度与伊朗, 属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占7个。

日本人不仅重视向美国学习科学技术,现在也开始留心派人学习美国的商业管理。他们不一定喜欢美国的管理方式,但他们喜欢美国这块市场, 而要想在美国扩大并保持市场就必须熟悉美国人

―――――――――――――――――――――――――――――――――――――――――

· 本课题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79070074。

 

表1 1988—1989学年向美国派遣留学生数最多的10国(或地区)及派遣数

中国

台湾省

日本

印度

南朝鲜

马来西亚

加拿大

香港

伊朗

印尼

29 040

28 760

24 000

23 350

20 6l0

16 170

16 030

l0 560

8 950

8 720

 

的商业管理实践。现在,美国第一流商学院学生人数的5% 是日本人。近五年来, 日本参加GMAT*考试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两倍,达到3700人。在美学习工商管理的日本人中,四分之三是由日本公司资助的。除了瞄准美国市场这一需要外, 日本客观上也不得不借助外部力量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 因为全日本才有4所商学院 。

目前, 美国22岁龄组的人获科学学士学位者仅占5% 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测, 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到2006年,美国将短缺400 OOO名科学家,275 OOO名工程师 。

为了弥补这个缺口,美国联邦政府开始注意吸引女性和少数民族后裔攻读科技专业。但是,即使这一努力奏效,仍不能满足社会对科技人员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依赖来美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来填补供需缺口。因此可以肯定,西太平洋地区今后仍将有很多科技人才流向美国。

在美国西部沿海各州,尤其是加利福尼亚,聚集着大量亚裔科技人员。由于这些人同故土的天然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于美国与亚太地区的科技合作是意义重大的。据说,仅在硅谷地区,就有约10 000名华裔工程师和5 000名韩裔工程师,有270家由华裔开办的高技术公司。

随着日本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美国前往日本学习和研究的人也在增加, 而且也有进入日本公司进行研究的。1980年,有45名美国科学家在日本公司实验室里从事研究工作 。

环太平洋各国之间旅游人数亦显增加之势,它部分体现了文化、经济与科技的交流。1989年, 日本去美旅行人数达300万人次, 使得美国旅游业“进出口”帐面上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顺差。1 988年, 美国去日本、香港、澳大利亚和南朝鲜的旅游者分别达到737O00、632 000、444 O00和34 000人次, 这四个国家或地区都在美国人国外旅游热点前15名之列。

 

2.财的交流

财主要指的是投资。据美国商会亚太理事会主席Harvey Goldstein 1988年I1月估计,美国商会的成员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投资约有400亿美元。

美国是日本的最大投资国,1988年投资额达170亿美元。美国公司愿意在日本投资的主要原因, 是日本投资环境好,投资回收率高。1982至1988年间,美国企业在日投资的年平均回收率高达21%。1970年在东京投资1美元,到1989年此投资可值20美元以上, 而在美国,若1970年花1美元买股票,1989年此股票只值8美元 。1987年, 约有120家美国公司在日本进行经营活动。1989年,仅就电子行业而言, 美国便有360家公司在日设有办事机构, 总共雇佣了72 000人 。现在, 美国福特公司拥有日本马自达公司24% 的股份, 克菜斯勒公司拥有日本三菱公司l1% 的股份。

美日两国在经济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在美投资也逐年猛增。至1988年底, 日本在美

―――――――――――――――――――――――――――――――――――――――――――

在美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者一般都要先通过GMAT考试。

 

国制造业的累计投资达122亿美元。日在美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另外, 日本人开始大量购置美国的资产。仅1989年一年, 日本的公司就在美国购买了270亿美元的资产和政府债券。事实上, 美国也需要日本的投资。美国5O个州中有4O个州在日本设有办事处,努力吸引日本的投资。

由于美国的资金成本太高,美国的新技术小公司在初创阶段往往不得不依赖日本的资金。制造高密度薄膜磁盘的Komag公司总裁陈途(音)的话也许能代表美国工业界相当一部分人士的看法, 他说; “随着世界仿佛越变越小,我觉得, 唯一生存之路就是建立与日本的联系。”

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大投资国。到1987年底为止, 美对华投资总额达31亿美元。

5.物的交流

有一种说法, 国与国之间进出口量的不平衡,反映了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因此, 透过进出口数字, 能部分地瞥见技术的流动。例如,1987至1988年问, 美国向除去日本、加拿大和中国的环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出口的最大几宗产品为电子器件、办公室设备、飞机和飞机零部件, 而这些产品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到1987年为止, 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于美国在贸易上的重要性则居于第15位。多年来, 中国所引进的高技术中, 美国提供者所占比例最大。1989年, 美中两国贸易额达创记录的178亿美元。

日本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日本向美国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份额从1980年的24.2% 上升到1989年的36.5% 。从1980至1987年,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美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份额也从23%提高到32%。美国向日本的出口量增加得也很快, 由1985年的226亿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近45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

4.技术上的交流

环太平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断地从发达的美国引进先进技术,连技术进步速度很快的日本也不例外, 因为现有的资料表明, 从美国购买技术, 相对来说要比从西欧购买技术对日本的工业部门更为有效。

由于美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最成熟的市场,不少国家的发明者都在美国进行专利登记, 以图获取较大的利益。环太平洋国家也不例外, 日本则最为突出。1975~1985年, 日本在美国颁发的专利总数按申请者的国别分布中所占份额从8.9 %上升到17.9 %。1986年, 在美国获专利数最多的机构反而是日本的日立公司而不是美国公司, 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1987年, 在美获专利最多的前3名机构全是日本公司—— 日立、佳能和东芝。从1984年起,日本在美获得的专利数超过英国、法国、西德三国在美所获专利数的总和 。这说明日本的技术发明能力已相当强,美国通过与日本合作是能够获益的。因此, 在美国国防部长切尼1990年2月访日之前,国防部副部长约翰·贝提在给4个军事部门的秘密信件中, 要求这些单位准备好对日本技术的采购清单, 让切尼部长带着去日本。3月26日,主要来自美国国防部的一批美国官员抵达日本,此行目的正是就购买日本电子技术一事进行调查。

综上所述, 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已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对于一个较正式的环太平洋合作组织,美国政府会是什么态度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得考虑一下,成立较正式的环太平洋合作组织的前景如何。

 

二、较正式的环太平洋地区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的可行性

一个较正式的合作组织,如果其成员之间的共性太少, 差异太大, 又缺乏一种内部的凝聚力, 不易长久维持下去。现有的一些国际台作组织同拟议中的环太平洋地区合作组织的差别是很大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之间的合作较少带援助性质。

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在意识形态上是一致的,它们又有抗衡美苏两霸的共同要求。

在东欧局势发生动荡之前,经互会国家都举着共同的社会主义大旗, 同西方世界抗衡,苏联在其中的老大哥地位使得经互会各国的步调比较划一。

另一方面, 欧共体与经互会各自的成员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相互毗邻的。

相当长时期以来,欧共体和经互会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最近,苏联、东欧的局势扑朔迷离,于是,经互会的前景变得十分渺茫。但欧共体1992年实现统一大市场的势头则锐不可当

相形之下, 环太平洋各国或地区的意识形态的差别极大,各国或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很大,太平洋两岸的越洋交通也毕竟要比欧洲国家之间跨越边界要困难得多。换句话说,政治上,没有一种将环太平洋各国或地区拉在一起的凝聚力,经济上, 由于贫富悬殊,缺乏使每一国家或地区都从合作中获利的吸引力。

从实力上说, 只有美国和日本有资格担任环太平洋地区合作组织的领袖,但双方都对对方抱有极大的戒心。除此之外,环太平洋其他国家或地区对美、日两国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疑虑也是较严重的。例如,1989年11月庄澳大利亚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座谈会开幕之前,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本来甚至不打算邀请美国参加,在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劝说下才改变了主意。但东盟国家终于成功地将中国、台湾省和香港排斥在这次会议之外。亚洲不少国家都不会同意让日本成为合作组织的领袖。

因此说, 环太平洋地区搞成一个较正式的合作组织是难以想象的,象欧共体、经互会那样合作得卓有成效则更难想象。在1988年末召开的“本世纪末世界经济的趋势与亚太地区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一些发言者认为,从远期看, 可能自然形成松散的(着重号是作者加的)西太平洋地区或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圈 ”。 这一估计还是比较现实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988年应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要求,就美国与环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参与研究的多数人认为,在环太平洋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不可行的。澳大利亚的P·K·Ruthven最近在令人信服的一番论证后也作出结论说,若问面对欧洲统一市场的动向,环太平洋地区会不会形成一个正式的贸易集团,简短的答案是不可能 。这些分析同本文的观点是一致的。

另外, 随着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贸易量的增加,也有可能使得转正式的合作组织成为不必要之举。

三、美国更可能采用双边合作方式面对环太平洋地区

从美国政府的历史及其决策方式来看,它更可能采用双边合作方式同环太平洋诸国或地区合作, 而不会欣赏建立一个较正式的合作组织的想法。

从微观层次上说,美国的个人、公司不太善于合作。美国有人这么评价,“直到最近,我们这个民族的基本态度一直是, 不要与潜在的竞争者往来,因为害怕人家看出我们的心思” 。处在宏观层次上的联邦政府亦复如此。它缺乏规划的习惯,对于较正式的环太平洋地区技术经济合作组织所可能遇见的复杂问题,它是心有“预”悸的。至于双边方式,则由于可以随时给以个案处理, 是比较符合美国人的口味的。事实上,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主持的研究中,多数人也持这种看法。近年来,美国以双边方式处理同日本之间在建筑业方面的贸易冲突,处理同南朝鲜之间在保险业方面的贸易冲突,效果都使美国人满意。那么,美国今后加强双边方式的倾向是不难想象的。

四、美国双边主义倾向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在国际合作中将实利放在第一位。目前,美加、美日贸易量最大。美国与加拿大毗邻,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 贸易量大是自然之事。美日贸易量大, 则主要是由于日本技术水平开始接近美国, 两国间形成了最有利于技术贸易的“梯度”。对于除日本之外的其他环太平洋国家或地区,美国的兴趣虽然在升高,但毕竟有限。或者说,美国同日本以外的环太平洋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动机主要是政治、军事上的, 而不是技术、贸易上的。另外,随着环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美国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转移自然也不会像过去那么慷慨。

如果美国以双边方式面对太平洋,则中国不会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1988年7月11 日在雅加达发表讲话时说:“太平洋盆地两侧的国家……都在考虑在这一广大地区的市场经济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措施"。可见,美国心目中的环太平洋合作,即使能实现,恐怕也是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来看, 美国所考虑的环太平洋地区合作,肯定要把台湾省、南朝鲜和东盟诸国包括在内。是否需要包括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 不经过激烈的辩论, 美国决策者是不会达成一致意见的。

总的来说, 美国人比较注重看得见的东西。1992年欧洲统一市场已迫在眉睫, 因此,在1989年间, 关于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讨论连篇累牍,而对于迄今仍虚无缥渺的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美国各界只是给以关注而已。

确实, 美国与欧洲的经济关系已发展了200多年, 欧洲目前在美国对外经济关系中仍是举足轻重的。拿外国对美投资来说, 日本对美投资的增长速度惊人, 但其投资总量与欧洲国家仍无法相比(见表2)。可以肯定, 1992年后,美国只会进一步加强同欧洲的经济关系。

表2 外国在美制造业的累计投资

(截至1988年底)

国家

英国

荷兰

西德

日本

法国

瑞士

其他国家

总计

五、启示与建议

综上所述,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环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较正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实体是不可能的。即使真有这么一个实体,由于中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是输入国而不是输出国, 由于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有限性, 也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 这个实体的其他成员国恐怕不会将中国看成十分富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甚至有人认为,在环太平洋地区,不论建立双边的还是多边的合作计划,都最有可能将中国排斥在外 。

尽管在1980年, 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量第一次超过了美欧贸易量, 但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 由于欧洲统一市场的前景, 也由于美国要通过经济援助向东欧国家展开意识形态攻势,目前,美国在国际技术经济合作方面, 按地区来说,最注意的是欧洲。在环太平洋地区,它最注重的是日本。 尽管有人认为, 德国统一将标志着太平洋世纪的结束,但更有力的论证表明,日本仍是美国的主要挑战者。这一总体状况大约不会很快改变。尤其是, 日趋高昂的研究与开发成本使得美国感到, 与技术发达国家在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变得更具吸引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于中美之间语言、意识形态和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同环太平洋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如四小龙、东盟诸国)相比, 中国在美国双边技术经济合作中的份量不会太重。

可是, 技术经济较落后的中国又确实需要发达国家的帮助。笔者认为,尽管中国百姓间有一股根深蒂固的仇日情绪,但从实际利益考虑,我国政府应给予日本更多的注意。理由如下。

1. 日本也可能成为环太平洋地区的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如前所述, 环太平洋许多国家或地区将美国看成科技人才的一个培养基地。事实上,日本也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基地。

日本拥有大学数量仅次于美国,有近900所大学。近年来, 日本逐渐注意加强基础研究, 其科技设施也开始一点一点向外部世界开放。在1989财年, 日政府提供320万日元在筑波科学城建造5 4套新住房, 以接待外国研究人员 。这只不过是表明日本政府提高其学术开放程度的许多迹象之一。

日本的大公司也逐渐注意吸引外国研究人员去工作。早在1984年, 日立公司就制订了日立客座教授计划 。开始时,每年邀请10名外国学者去其公司工作一年。1989年,邀请数达到35 人。 东芝公司也有类似的安排。1982年以来, 在国家电气公司(NEC)工作过的外国研究人员已达100名左右。索尼公司同样有邀请外国科学家来本公司工作一年的计划,与其他大公司类似计划的不同之处是,它不是将请来的外国研究人员看作客人, 而是与本公司雇员一视同仁 。1988年, 日本的公司共雇佣了522名从日本大学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其中40% 获得了永久性的位置 。

从发展趋势看, 日本的科技水平将继续提高。我国应看准日本的大学和公司这一重要的潜在资源,早作准备。从近期说, 应培养一些日语、英语两会的高水平科技人员去日本学习研究,从远期说, 应增加我国外语教育中日语教育的比例。学英语处于劣势的中国人, 学日语应当处于优势。考虑到日本的总体科技能力在不断增强,加强我国的日语教育是意义重大的

美国人已逐渐重视日语。据现代语言协会1987年报告,美国人学习日语课程者6年来增长了40% 。国家科学基金会现有一个预算为50万美元的新计划, 向愿意学习日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资助。结果,报名人数多得大大出乎基金会项目官员的预料。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从1989年秋季起开设“工程与日语”研究生课程,从此课程毕业者获硕士学位。对研究生的要求是,除修完自己选定的工程专业课程外,要基本掌握相应领域的专业日语。该校还与日本的一些大学或公司有交换项目。

2. 日本的市场会渐趋开放

迄今, 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一直埋怨日本不开放市场。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

首先, 日本的国内需求正以每年8% 的速度增长。正在向成熟的发达国家过渡的日本,不能无视国内需求,它必将适当控制某些商品的出口以满足本国人民需要, 同时也将增加进口。

其次, 日元不断升值,也必然导致日本市场部分地向世界开放。事实上,从1980至1988年, 日进口商品中制造品的份额从22.8 %增加到了49%。仅1987和1988这两年, 日本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进口量就增加了70% 以上。

日本的进出口新态势给其他西太平洋国家提供了不少贸易机会,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

5. 日本对环太平洋合作比美国重视

从地理上说, 美国可以脚踩大西洋与太平洋两条船,而日本只能着眼于太平洋。一个繁荣的环太平洋经济对于日本比对于美国要重要得多。因此,日本比美国更可能向西太平洋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事实上, 在日本1989财年, 日本政府向国外提供了119亿美元的赠款和“软”贷款, 而日本每年外援额的7O %用于亚洲地区 。

如果说, 美国心目中的环太平洋合作有可能排斥中国的话,日本心目中的环太平洋合作则不会不包括中国

当然, 重视日本并不等于依赖日本。然而,从国家利益出发,进一步加强同日本的合作关系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Industry Week。l990. L.18。15

[2] Todd Barrett, Mastering Being in America, Newsweek 1990.2.5

[8] Wanted, 675,000 Future Scientists andEngineers, Science, l989. 6.30

[4] Japan Lays 0ut Welcome Mat for U.S. Scientists, Science,1989.3.24

[5] U.S.News and World Report, 1990.2.26

[6] 同上,63

[7] U.S.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The Pros andCons of Entering into Negotiations on Free Trade Area Agreement with Taiwan,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ASEAN, or the Pacific RimRegion in Genera1. 1989.

[8] Ambassador Mansfield Talks to America,U.S News and World Report,1990.1.25,特别广告页,AI-AI2

[9]I B Blank,Howto Win in Pac Rim Stocks,Fortune 1989秋特刊,48

[10] Carla Rapport, You can Make Money in Japan. Fortune,1990.2.12

[11] Fortune,l99O.2 26.

[12] J Andrea Gabor,Overseas 0perators,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1990.1.25,43- 44

[13] Rethinking Japan.Business Week.1989.8.7,44—52

[14] U.S.News and World Report,1990.2.12.

L15]The Unhappy Alliance, The Economist, 1990,2.17

[16]Business Week, 1989年“美国创新 专号,160

[17]苏迈德:亚太地区知识流的性质变化,许怀东译,科学学译丛,1989.(1),35—47

[18]Hiroshi Inose andHiroshi Ota.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ole of Diplomacy

 

(博主:以下第19至第35条参考文献,OCR辨认不请,略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810475.html

上一篇:[转载]《创新经济学》发布会照片
下一篇:温铁军教授的发言非常好!
收藏 IP: 1.202.68.*| 热度|

14 陈小润 朱晓刚 许培扬 俞立平 葛肖虹 钟炳 李健 张晓锋 谢平 庄世宇 张奎勇 xqhuang Vetaren11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