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杨焕明院士最喜欢看文科书

已有 4408 次阅读 2012-4-20 11:18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王蒙, 名人传记, 科学报, 书柜

下面的内容摘自今天的《中国科学报》,本文标题是我编的。多年前,杨焕明老师还不是院士的时候,深圳电视台有一次利用深圳高交会进行时的热火劲儿,围绕高交会主题举办了一次大型访谈节目,从北京邀请了杨焕明老师、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和我3人做访谈嘉宾。在飞机场,我发现杨老师随身带着阅读的一本书就是以日本731部队细菌试验为题材的英文小说,甚为吃惊:他怎么有空看小说呢?看了以下文字,就一点都不吃惊了。
 
(中国科学报2012年4月20日)
1.我最喜欢看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类的图书。我的书柜都设计成双层的,所以一个书柜可以当两个用,我有三个书柜放历史类书籍,中国史书的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个体系我都收集全了。另外还有两个书柜是名人传记作品,包括鲁迅、余秋雨、王蒙、于丹等,还有一个书柜里都是中国小说,从古至今,韩寒的书我也读过好几本。我收集这些作品主要是作为社会问题来研究。看看这些藏书就知道我的兴趣在哪里,这些书籍基本占据了我全部藏书的一半。
对于读书博与专的问题,我认为每个人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就我本人来说,中年这一段时间是很专的,我在部队做具体的毒理药理研究,要应对国防建设中复杂的毒理及防治研究,因此钻进去就来不及再顾及其他,那时也很少看闲书。而两头的时间,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期间,以及自己当了教授后,下面具体的工作有人去做了,我就又恢复到青年时期的兴趣,喜欢关注文学、历史和社会问题的书籍。
每个人的治学特点不一样,有的人会钻得很深,有的人视野放得很宽,而我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性的,对问题不大容易想深进去,而是想开去,往往有很多新的思路出来。比如我作报告写文章通常可以联想到很多东西,但往往不能说得很专很细。当然具体的研究工作必须做深和做细,这个过程也占了我生命中至少30年的时间,但即使在做很专的事情时,我也还是多少抽一点时间,去看文学历史方面的杂书,这种阅读其实对工作也很有帮助,至少思维会开阔。
2.阅读是个人的兴趣,有兴趣自然就会想办法挤出时间。我有两个比别人优越的条件,一是家务事我从来不管,都是我爱人负责,柴米油盐我从来不管,我一辈子都不知道鸡蛋肉多少钱一斤;二是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宅就在一个大院里面,从住处到办公室就两分钟,因此节省了很多往返在路上的时间。以前有很多同事来我家参观,看到我这么多的藏书,就常问我怎么还有时间看这么多书,我说我一天比你们至少能省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
我家里很早就用保姆了,当时有人劝我,说人家老教授老干部才用保姆,你年纪轻轻就用保姆容易被批判,我说我是自己花钱雇保姆,省下来的时间我为公家做事情,有什么不好?我这人做事不太顾忌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把工作做成了人家自然会认可,我们工作这么繁忙,想做的事情那么多,把时间都花在家务上可惜得很。
现在我经常可以十天半个月不下楼,要不就出去满世界跑,我总觉得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事情、看不完的东西。
3.小时候影响最大的是《三国演义》,中年时是《毛泽东选集》,老了则是博览群书,看得多了,自己也就博采众长。
4.我往往一天要换好几本书,但近期读得比较多的还是社会学方面的书,如《资中筠自选集》和陆学艺的《社会建设论》。
杨焕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561600.html

上一篇:[转载]3万年前的种子开花了
下一篇:气候冷热与发音时张口大小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12 肖重发 张伟 刘波 钟炳 王芳 刘畅 黄锦芳 蔣勁松 魏瑞斌 刘颖彪 边媛媛 tianxg0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