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论文撤回量越来越多的应对之策 精选
2012-4-20 08:06
阅读:25004
标签:style, face

论文撤回量越来越多的应对之策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12419日)

 

《麻醉学新闻》杂志的编辑Adam Marcus和“路透卫生”网站的执行主编Ivan Oransky2010年创立了一个名叫“撤稿追踪”的网站,专门跟踪学术论文被撤回的情况。该网站非常受欢迎,每月点击量达15万次。一开始,他俩也不知道有多少料可以爆。结果,一年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报道了约250起论文撤回事件。甚至可以说,2011年就是“论文撤回年”。

过去10年来,全世界论文发表量增加了不到50%,但论文撤回量增加了14倍!目前,每年发表的140万篇论文中,约300篇被撤回。看起来,这个比例很低,才万分之二,但是,科学家一向被认为是最实事求是、最严谨的,连科学论文都有那么多被撤回,使得公众连科学界也不敢信任了。

还有一个严重问题是,论文被撤销后,在数据库里仍然可以查到,很多读者并不知道这些论文被撤销,还在继续阅读和引用,导致谬种流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CrossRef是一个致力于推进在线学术资源相互链接方便性和有效性的出版者协会,2011年,它推出了一个新工具叫CrossMark,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今后,每篇在线论文旁边都加上一个可点击的CrossMark图标,读者只要点击一下这个表示“目前状况”的图标,就可以了解这篇论文的“前世今生”:是否有过更正或修改,或者是否已被撤回。如果点击另一个表示“记录”的CrossMark图标,则可以获得与该篇论文相关的其他信息,如哪些博客介绍过此文?哪些媒体报道过此文论述的成果?此文被下载了多少次?有多少读者来信讨论此文?等等。

利用这样的新工具,论文撤回量就有望减少,因为,迄今发生的某些论文撤回其实并无必要。有时,编辑部发现了(或有人举报了)已发表论文的某些问题,编辑不知如何处理为好,为了保住期刊的声誉,就先将论文撤回再说。有了CrossMark平台后,作者可以吸收科学同行在论文发表后提出的批评商榷意见,也许充实一下文章的某些内容或改正某些数据即可,并不用撤回论文。爱思唯尔集团主办的Genomics(基因组学)杂志就出过这样的事:匆匆忙忙地撤回了某篇论文,后来发现,文章内容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作者权方面有纠纷,就又发表声明“撤回”前不久的“撤回决定”。事实上,人们一看到“撤回”两个字,往往就以为一定是作者的诚信出了问题,其实,有的论文撤回是因为出版者要纠正他们所犯的错误。比如,两篇论文稿都是报道同一项研究成果的,但编辑部审查不严,将两篇稿子都发表了。发现问题后,编辑部当然要撤回其中一篇。

论文撤回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是现在有了网络,有了大型数据库,比过去更容易发现问题,而并非过去的论文问题就一定比现在论文的问题少;二是学术部门在聘用决策、职称提升等方面确实过度看重了论文指标,于是就出现了“我为论文狂”的局面。为此,科学界已经在讨论,如何恰当地认可非论文型的贡献,比如有人在处理数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人编写了软件程序,有人对论文稿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批评意见,但他们的贡献并不一定能通过论文署名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       Adam Marcus and Ivan Oransky, The paper is not sacred, Nature, December 22/29 2011, 480: 449-450

2.       武夷山:论文撤销之后“谬种”仍会流传,科学时报,2011516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56150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