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张继民演讲]感受院士风采:钱老给我改稿件

已有 3091 次阅读 2012-3-26 09:45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张继民演讲]感受院士风采:钱老给我改稿件

张继民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4995/68672/75909/5168056.html

  时间:2006年11月25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博学的钱学森院士,在很多科学问题上都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倡导煤炭地下气化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最先了解到钱老这一观点,是他1990年12月3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文章。钱老在文内谈到科学技术要面向21世纪时指出:“苏联在50年代做了很多煤在地下气化的工作。”“我们要研究这个技术,现在就要研究。”“这个技术一旦做了,就会使我们整个生产技术大为改观。”?

  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工业技术前景。想起煤炭发掘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采煤、将煤传送到坑口、再用火车把煤运往各地,接下来是燃烧、污染环境,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尽的重负!还有那一桩桩令人撕心裂肺的矿难,更是无边的痛苦。而煤炭地下气化,仅仅是经过地下气化处理,生成气后,如同抽取天然气一般,做为洁净能源通过管道输往远方。这一技术留给我的,怎能不是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中国矿业大学余力教授正在承担着煤炭地下气化课题研究,而且颇有进展。出于好奇更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我决心到位于江苏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看一看。

  到了余力教授处,他向我出示了钱老写给他的8封信,内容皆为煤炭地下气化。从士气的鼓舞,技术的操作,到联络有识之士共同促进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尽心尽力,充满热望。“中国人是了不起的。”这是钱老于1993年元月就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写给中国矿业大学余力教授信中的一句话。他继而写道:侯德榜的贡献就是证明,“您和您的合作者、您的学生也将是这样的。”?

  余力教授告诉我,他与钱老相识也缘于钱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那篇文章。他回顾说,1990年1月,“徐州新河二号井煤炭地下气化半工业性试验”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余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同课题组的同志一道完成预定的试验目标:每立方米地下煤气热值达到800千卡;日产地下煤气20万立方米;稳定产气3个月。余教授虽然为此立下了“军令状”,但他十分清楚,就在立项论证时,一些同志就认为这项技术成功的希望渺茫,不予支持。这并非没有道理。自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1888年提出煤炭地下气化创见以来,俄、英、法、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在这一研究试验上,断断续续搞了近百年,常压下,获得的煤炭地下气化热值同我国科技攻关确定的目标基本相近。而屈指算来,我国从事这一试验还不到10年时间。重要的是,即使研究达到了800千卡热值指标又算得了什么呢?距城市管道煤气热值必须达到3000千卡的要求还差很远。余力教授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奔着3000千卡以上高热值地下煤气方向努力的。此时,他多么渴望人们对他的试验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啊!?

  世间的事有时格外奇巧。正当余力教授渴求人们给予理解和支持时,钱老的题为《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他读后感到幸遇知音,热血沸腾。1991年1月4日,余力教授第一次写信给钱老,介绍他承担的煤炭地下工业性试验情况。随信附有一本《矿业译丛》,开篇文章是余力撰写的“煤炭地下气化的过去与未来”。1月18日,钱老回信说:“我祝愿新河二号井半工业性试验早日成功!新途径开发煤炭资源的前景是广阔的,并不限于气化,也可以液化,以至化工化。所以您校煤炭地下气化研究开发中心将来还可以把工作领域加以扩展。大庆油田对地下管道开采做了很深入的研究,累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对您们似有参考价值。对地下气化工作我和大庆油田管理局王德民总工程师谈过,他说,他愿参加。您和他联系过吗?”?



  余教授收到信后赶紧复信,并附寄《徐州新河二号井煤炭半工业试验设计报告》。钱老潜心研读了余力教授寄来的有关材料,并给余教授写信,对煤炭地下试验在操作上、技术上给予具体指导。钱老写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向您报告:应把空气中的氮先在地面用气体分离技术分出去,用比较纯的氧送到地下气化煤。有了这一技术,也许可以回到一阶段气化,用氧加蒸汽混合送到地下煤层搞气化。气化所得只是原料煤气,到地面后还要加工。加工后得化工产品及高热值城市煤气。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热能发电,成为‘三联供’(城市煤气、化工产品及发电)工业。”钱老还写道:“这也实际上把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多次在各国试验而未工业化的煤炭事业,结合现代化工、能源技术,成为综合化事业。中国人应该完成这项任务。”这样,“21世纪将出现不要人下地面去采矿的联合能源、化工、冶金的新工业。不要人下去采掘,矿层可以深在地下千米、数千米,我们的资源概念也将革命了,是真正的新世纪了。”

  钱老以其高瞻远瞩和殷殷之情,就这样将他的热望化为春风,吹拂着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之树在我国长出新绿,结出硕果。读着这些信,我深深地为其感动了,便写了一篇题为“春风吹拂化新绿――钱学森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通讯,先请余力教授阅,再请他交钱老斧正。1996年2月上旬,我的稿件从钱老处退回,他不仅对这篇报道做了多处订正,还写信于我。钱老在信中写道:

  “新华社记者张继民同志:中国矿业大学余力教授将尊稿寄来并要我看后作必要的修改,然后将稿子退给您。现在我按余力教授嘱,在稿子上作了修改,兹将此稿奉上,供您定稿时参改”。

  看了这封信,让我诚惶诚恐。一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在给我――一个普通记者的信中,竟用“尊稿”、“奉上”、“参考”等字句,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这里没有说一不二,没有居高临下,没有对他人的傲视,有的却是一位大科家的谦逊,还有难得的平等待人。而这一切,我认为均来自于他高深的学养和高尚的道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551801.html

上一篇:[转载]看德国教授如何给校长打分
下一篇:[转载]“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道理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2 王春艳 崔小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