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什么家长什么孩儿”的一种表现

已有 4055 次阅读 2012-3-15 06:49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家长

“什么家长什么孩儿”的一种表现

武夷山

 

200882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Making the paper”栏目,介绍了一则有意思的研究,全文见链接

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家Ernst Fehr及其同事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平等主义倾向迅速增强,但并不慷慨,尤其是在忌妒型游戏中表现得更明显。七八岁的孩子,有90%左右宁愿均分糖果,而不愿意让小伙伴多分一些。研究者观察到,在三种游戏中,有15%到20%的孩子采取的是使伙伴收益最小化的策略(博主:即损人而不一定利己的策略)。

研究者向参与游戏的孩子们的家长发放了问卷调查表,询问的问题包括:孩子有没有兄弟姐妹,在兄弟姐妹中行几,家长对孩子们是否放权,等等。问卷中夹带着一些邮票,以感谢家长们花时间填写问卷。有的家长在回复问卷时,还顺带感谢研究人员赠送邮票。研究人员后来发现,凡是因得到邮票而感谢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与伙伴们相处较好的,在游戏中表现比较慷慨大方的。

 

我在“人之初,性本X?”中介绍过Ernst Fehr的其他工作,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53525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547883.html

上一篇:“智慧”的基本层次结构
下一篇:中美制造业工人工资的比较
收藏 IP: 1.202.68.*| 热度|

27 许培扬 刘艳红 陆俊茜 李学宽 李泳 钟炳 李宇斌 赵凤光 王桂颖 刘钢 余昕 杨立泉 曹聪 曾新林 井然哲 王春艳 张骥 刘玉仙 高英 徐耀 陈永金 庄世宇 张玉秀 吴吉良 齐霁 陈筝 mufeng878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