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可持续性”的要素 精选

已有 5017 次阅读 2011-4-14 07:02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style

“可持续性”的要素

武夷山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出现很多年了,可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矛盾,而看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踪迹。原因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自身内涵不很清晰,缺乏对行动的指导意义。

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设计与技术评价研究所的Wolfgang Hofkirchner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Policy(知识、技术与政策)杂志20101-2期合刊发表了一篇论文,How to Design the Infosphere: the Fourth Revoluti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ife Cycle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Ethics as a Macroethics (如何设计信息圈:第四次革命、信息生命周期之管理以及作为宏观伦理学的信息伦理学)。他在文章中提出了“全球可持续信息社会”(GSIS)的概念,这样的社会具备以下特征:

――能够利用知识;

――能够抑制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危险;

――在全球尺度上运行。

他建议,“可持续性”可分解为三部分:

――社会要素,称为“社会兼容性”,指的是包容性与公平,又可进一步分解为文化上的平等、政治上的自由和经济上的休戚相关;

――生态要素,称为“环境兼容性”;

――技术部分,称为“技术兼容性”,指的是新旧技术间的平衡关系,又可进一步分解为有用性、可用性、效率、可靠性、安全性(security)、保险性(safety)以及其他价值。

 

博主:我觉得他提出的概念很有启示意义。目前的“可持续性”多半谈的是生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可是,不实现社会兼容性,生态可持续性就是空话――你总不能说:穷人即使没柴烧,也不许砍树。另外,他也没有将技术与可持续性对立起来,而很多人认为,正是现代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岌岌可危。值得注意的是,他列举了技术的许多“性”,恰恰没有列“先进性”――追求所谓先进技术,确实是很多坏事和灾难的祸根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432928.html

上一篇:本所和我本人诚招博士后
下一篇:法国与中国的类似之处
收藏 IP: 219.142.136.*| 热度|

34 杨秀海 金小伟 许培扬 张伟 吉宗祥 鲍海飞 文双春 谢鑫 刘畅 刘桂锋 吕乃基 李泳 赵凤光 沈海军 刘用生 王中任 周为峰 罗汉江 钟炳 李峰 陈湘明 翟远征 逄焕东 杨正瓴 俞立平 赫英 唐常杰 迟菲 陈绥阳 陈国文 王桂颖 张檀琴 xqhuang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