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需求乃发明之母?――Cyril Stanley Smith的看法

已有 10538 次阅读 2008-9-11 07:0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需求乃发明之母?――Cyril Stanley Smith的看法

武夷山

 

Cyril Stanley Smith (1903-1992)是著名冶金学家。他出生于英国,1924年在伯明翰大学获得冶金学学士学位,同年去了美国。192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271942年,他在冶金企业工作,获得了近20项专利,也发表了很多论文。1946年,他来到芝加哥大学,建立了金属研究所,这是全美国第一个跨学科的材料研究机构。杜鲁门总统刚成立原子能委员会时,他就被任命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后来,他也曾服务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和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1961年,他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在冶金学系和人文系两个系任教,其意图就是要鼓励大家通过对既往的材料遗存开展科学研究来了解人类历史和人类活动。1969年他从MIT退休时有三个头衔:科学技术史荣誉教授、冶金与人文荣誉教授和荣誉学院教授(“荣誉学院教授”名号只颁发给为数很少的跨越了传统学科界限的杰出教授)。他一辈子发表了约200篇学术论文,独著与合著了12本书,其中包括:《冶金学史:1890年前关于金属结构的观念之发展》(1960),《钢铁科学史史料》(19681980),《从艺术到科学》(1980),《追求结构:关于科学、艺术和历史的文章选萃》(1981)。

 

他在Remarks on the discovery of technique and on 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their history一文(收入George Bugliarello and Dean B. Doner 主编的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9)中说:

 

从材料发现的历史来看,发现主要来自好奇心,而不是社会的需求。我研究了冶金发现的早期历史,那时的冶金产品都用作装饰品,装饰品并非必需品。需求并不是原始发明之母,但是社会需求对于这些发明的进一步发展是有作用的。

所有成功的行业都起源于一些模糊的概念,就好像雨滴是以漂浮在空中的微粒为冰核而形成的一样。可惜,这种类型的起源容易被忘记,人们只看见了雨,记住了雨。一项技术问世后,对它的分析、丰富、利用过程是理性的过程,但是其发现过程并非理性的。为什么冶金比机械制造出现得更早?因为冶金更好玩。

再以航天为例。其社会基础是由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所奠定的(读文学作品是为了好玩)。航天推进装置是从爆竹(玩具)发展而来的。航天所需的陀螺仪的原理,是从玩具陀螺那里来的。在冶金学中,最早鼓捣合金的是珠宝业和雕塑行当。焊接也源自雕塑行当。

人们一般认为,技术是科学之应用。这只是预示着未来的情景。哲学家应该对这一不准确的认识负责任,他们往往对一切事物都要想出一个知识根源。至少在冶金学中,发明设想源自观察,后来,科学家们才忙于对那些经验发现给予解释。

 

博主说明:“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译为中文是,“需求乃发明之母”。有人也许要问,装饰是爱美的表现,爱美也是人的需求啊,为什么Smith先生却认为,冶金产品用于装饰品就与需求无涉。原因是。Necessity这个词表示的“需求”,是与“欲求”(want)相对而言的,生活、生存所必需的才属于Necessity。因此,喝水是需求,喝可乐且得冰镇就不属于需求而属于欲求。

 

参考文献:

http://www.scs.uiuc.edu/~mainzv/HIST/awards/Dexter%20Papers/SmithDexterBioJJB.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8560.html

上一篇:老师的书法
下一篇:没话找话
收藏 IP: .*| 热度|

5 杨玲 刘玉平 张素芳 Mystics84 cgy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