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词汇与感觉

已有 5356 次阅读 2010-10-20 06:37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词汇与感觉

武夷山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今年出了一本书,题目是The Pain Chronicles: Cures, Mysteries, Prayers, Diaries, Brain Scans, Healing, and the Science of Suffering201085日出版的《自然》周刊发表了该刊“观点舆论编辑”Lucy Odling-Smee女士对此书的书评。书评第一句话就是:

“我们都经历过疼痛,可是,疼痛却是惊人地难以描述”。

我这个外行胡乱猜测:难以描述的原因之一,是英语中比较缺乏这一类的词汇。

在英语中,除了pain外,一时还真想不出来描述疼痛的其他词汇了。在汉语中,有“疼”,有“痛”(与“不通则痛”的中医医理相联系),有“痠”,有“麻”,有“胀”,有“刺疼”,有“跳疼”,有“钻心疼”等五花八门的词汇。因此,对于中国人,疼痛可能相对说来没有那么难描述。

我觉得,先有了某些词汇,你就易于体会到它所对应的感觉。例如,你在很大的运动量之后,自然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痠”,不需要别人仔细给你形容什么叫“痠”。在这种情况下,是存在(具体感觉)决定意识(对应词汇),还是意识决定存在?还真不好说。

我到了30岁左右,才第一次听说“麻心”这个词,是从一位女同事那里听说的。如果办公桌上有一束大头针,针尖冲上,她就一定要把这束大头针翻过来,她说,否则“太麻心”。我猜测:由于我从小没有听说过“麻心”这个词,错过了最佳学习期,所以,直到现在,我看什么都不麻心,能够坦然面对。如果在自己身上不能用“坦然面对”这个好词的话,那就是“麻木不仁”。我想声明一下:虽然本同志在感觉的某些方面比较“麻木”(比如年轻时对于男女情事巨麻木),但还是挺“仁”的。

英语不仅仅是缺乏关于疼痛的词汇,而且也缺乏关于其他感觉的词汇。比如,一个hot包打天下,哪儿区分得了麻与辣?更何况我们的“麻”还可以细分下去。 我有时想,“麻辣烫”怎么翻译成英语呢?只好翻译成hot的三次方了。

大概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敏感区”吧。爱斯基摩人关于雪之白的形容词有十几个呢,相形之下,所有所谓文明世界的人简直都是感觉粗疏、迟钝的野蛮人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75044.html

上一篇: 概念艺术家Tim Rollins如何帮助“问题少年”
下一篇:[转载]朝胜观察361:酸
收藏 IP: .*| 热度|

18 赵星 张志东 李霞 鲍得海 章成志 钟炳 丁甜 吉宗祥 刘钢 陈湘明 许文婕 鲍海飞 李泳 许培扬 刘晓瑭 柏舟 洪坤 baijiab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