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网友:武老师您好,关注您的博客是在半年前……这两天我借了几本科研评价的书,看到书的编著者也是您,书给我的启发很大,让我对科研评价有了整体深入的认识。只是目前还有许多困惑,比如,大家在谈论科研评价时,好象科研绩效评价等同于科研评价,是这样的吗?目前如果要针对一个学校制订科研评价体系,从竞争力的角度切入还是从绩效的角度比较好?
答: 谢谢对我博客的关注。科研评价的概念显然大得多,包括立项的评价、研究过程的评价和结果的评价。科研绩效评价有时等同于结果评价,有时指的是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学校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单单是看科研结果。尤其要注意评价的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是否我们的措施所带来的?有时候,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制定了某些措施,也取得了某些结果,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相关性。
问:谢谢您的解答,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最近在整理资料,想制订一个我们学校的科研评价体系,虽然看了许多资料,却还是无从下手的感觉。原来我是想从中观的机构评价体系写起,然后是个人的评价体系,最后是自己关注的学科评价体系。可是今天看了您说的,学校评价体系应该是全方位的,所以更不知道如何入手去写,请武老师指点。感觉制定科研评价体系对我就是一座大山,虽然看似有许多路通向山顶,可是我在山脚却找不到进山的路,而且好像没有信心。
答:1、你找一个世界著名大学作为案例,看看人家怎么做评价。
2、评价的目的是影响评价对象的行为,不是为评价而评价。那么,校领导有没有确立本校的Vision(愿景)?如果确立了,那么看用哪些指标能判断愿景的实现程度?
3、我说的全方位,是说不能只看绩效,只看结果。但是,从中观入手并没错。最重要的是看本校某系与兄弟院校同样的系相比如何,而不是整个学校的排名如何。即使知道学校的排序,下一步如何改进?仍无从下手。可是,若知道本校各系在同行中的竞争地位如何,改进措施就呼之欲出了。
我国太重视校级的评价,是个可怕的误区。比如,某校物理系很强,但全校的相关指标(图书馆藏书总量、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SCI论文数等)不理想,则该校就不可能成为博士点。而在发达国家,如果某校物理系很突出,就有可能批准该系实施物理学博士培养计划。在经济发展上,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在高校科研方面,为什么不可以“让一部分系(学院)先卓越起来”,而非得过分强调整体实力?教育部似乎迄今没有这样的思路。
另外,我过去与网友们围绕科技评价问题的系列对话也可以参考,题目是“科技指标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功与过”,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67。
相关专题:一流大学之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3621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