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近代教育家严修的人生观察 精选

已有 7354 次阅读 2009-4-30 07:07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代教育家严修的人生观察

武夷山

 

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18601929)在中年时发出感慨:

好争者必不直,好盟者必不信,好怒者必不威,好察者必不智,好服药者必不寿,好著书者必不通。

出处:http://www.eywedu.com/Dushu/dush2005/dush20051119.html

 

博主:我只想说说最后一句。当然,并非每个著书者都“不通”,但是,如果纯粹是为了出名,纯粹是为了评职称或其他功利性目标而写书(或攒书、译书),不管懂不懂都硬写、硬抄、硬译,那肯定“必不通”。

多年前,我参加某研究生的预答辩,此生PPT的某一页引用了别人的数据,是一个柱状图。我请此生解释一下柱状图的含义,则其人良久无言以对。也就是说,此生引用了根本未看懂的东西。像这样的学生如果以后去编书,就难免“不通”。

也是多年前,我参加《科学时报》组织的年度性优秀科普图书推荐活动时,发现了某著名大学的两位译者合译的一本著作,该书开篇第一页首先引用了法国17世纪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思想录》(法文原文是Les Pensees,不过中译本并未附原文)中的一句名言。可以断定,在原书中这句名言的下一行标示出了作者与书名:“PascalLes Pensees”,即“帕斯卡,《思想录》”,而我们的两位可爱的译者则把它整个翻译成了一个人名:“帕斯卡尔. . 彭斯”。您看看, “通”到什么程度了。这样“通”的译著,市面上多如牛毛。

我不是说,千万不能著书译书,但拜托了,千万别率尔操觚。

 

下面是百度百科对严修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76973.htm

 

严修(1860-1929,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原籍浙江慈溪1860年出生。汉族。世业盐商。

  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做过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学部侍郎,掌管全国的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史,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严修大力推进民间办学,热心于乡里兴学。开始以学馆为基地,改革旧式教育,推进西学传播。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时称严馆),习英文、数学和自然科学,开津门西学之先。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堂,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研究所等多种教育机构。

  严修提倡女子教育,是中国最早的女学倡办者之一。1902年创办的严氏女塾,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1905年将严氏女塾改为严氏女学,成为一所正规的民办女子小学。并在私宅创办了保姆讲习所(幼儿师范)及严氏蒙养园(幼儿园),培养出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骨干。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严修的重大贡献是筹设南开学校。1902年到1904年间曾两次东渡日本考察教育方法。1904年春出任直隶学校司督办。之后与张伯苓决定将严馆和王(益孙)馆合并,筹设私立敬业中学堂。190410月,中学正式开学,聘张伯苓为监督(即校长)。这就是南开学校的前身。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严修作为校董,不仅以个人财力、物力资助学校发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对南开也有很大影响。1918年与张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学教育。1919年二人又共同创办南开大学,此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到1928年,独具特色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于全部建成。

  严修晚年还在天津倡组了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多种,现辑录出版的有《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蟫香馆手札》等著作。严修不仅通经史、习数算,还研究泰西之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其书法秀逸浑雄,颇有功力,为当时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其还善诗歌,与赵幼梅、王守恂同被誉为近代天津诗坛三杰

  1929315南开校父严修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1992年,南开大学又塑铜像于校园,以此来纪念严修一生矢志新学的功绩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严修东游日记》这本东游日记是由《壬寅东游日记》和《第二次东游日记》构成,前者系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后者系1904年(光绪三十年)。比较翔实地记录了明治三十年代日本教育的实况,包括学校的学制、定员、经费、课程设置、教学法、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情况;其次严修在日本接触到不少名人,日记中对其中一些人的言行和印象也有记录。这本日记不仅对研究日本史、中国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研究严范孙其人及其教育思想发展的珍贵史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229022.html

上一篇:科研体系走向完善的三条路径
下一篇:转载:唯有立法才能保中西医同等待遇
收藏 IP: .*| 热度|

17 王桂颖 郑融 谢柏松 阎建民 鲍博 刘进平 陈绥阳 俞立平 钟炳 周春雷 耿佳佳 迟菲 徐会会 刘畅 王启云 郭磊 陈湘明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