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科学家为宣传本土知识不懈努力
武夷山
2025年9月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职业问答”栏目中报道了一位身为原住民的科研人员的经历与想法。我没有阅读此报道全文的权限,现将我能看到的部分请DS译为中文。它又习惯性地做“概括式提炼原文意思”,而不是逐句逐段翻译。除了极个别的词语调整,我不再动它的译文了。它所说的“原住民知识”,我翻译为“本土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
第一部分:学术背景与著作
2020年,原住民科学家杰西卡·埃尔南德斯在撰写关于将西雅图城市土地修复工作交由原住民管理的博士论文时发现,她希望引用的文献大多非原住民所著,且许多原住民文献并非英文撰写。这促使她创作了首部著作《新鲜香蕉叶》(2022年),旨在让原住民群体获得代表权,并将原住民知识体系融入科学研究。
书中以她父亲的故事开篇——这位原住民儿童在1979至1992年萨尔瓦多内战中幸存,并重点探讨了原住民科学、土地管理及女性主导项目。她说:当我们流离失所、远离祖居地时,更需要亲自书写自己的故事。
作为玛雅乔蒂族与墨西哥瓦哈卡州宾尼萨族(萨波特克人)后裔,埃尔南德斯现于华盛顿州南西雅图学院教授环境学。她的研究聚焦将原住民知识系统(如万物互联的亲属生态学)纳入修复框架,并推动生态领域去殖民化。她倡议改革中学的能源教学课程,超越物理层面,融入公平、正义与原住民知识在能源获取、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社会行动与思想根源
她创立的非营利组织地球女儿(Earth Daughters)为墨西哥和美国原住民妇女及青年提供互助支持。该组织曾参与:
2020年墨西哥地震后重建200间房屋
为洪灾致粮食绝收的200个家庭提供援助
筹集资金支持2025年洛杉矶山火医疗救助
其新作《种植木瓜树》(2023年11月出版)通过母亲从瓦哈卡迁居美国的经历探讨气候迁徙。她向《自然》杂志表示,写作旨在挑战移民主流叙事,提升被边缘化的原住民视角。
访谈节选:
Q:为何在研习西方科学的同时传承祖辈智慧?
A:科学始终是我最爱的学科,因父母与亲人的记忆总与自然交织——无论是祖母的玉米地漫步,还是与父亲捕鱼。这些经历激发我对自然的好奇,也源于对归属感的追寻。
Q:谁对您影响最深?
A:我的父母。他们常说:若无法向我们解释你的工作,就是失职。这让我学会用跨文化方式整合原住民知识——它虽与西方思维体系不同,但必须被理解。
Q:为何投身原住民与女性权益工作?
A:我想治愈我自己,那个在研究生院孤独求学的女孩。作为当时唯一的原住民学生,我因隐性偏见遭受不公对待。如今我要告诉那个曾想放弃的自己:你值得被看见。
我希望为未来的学生创造一个空间,让他们看到更多原住民的榜样,不再感到孤独。这也是我通过言传推广工作持续为女性和原住民发声、创立‘地球女儿’组织,并与非营利机构Landesa合作争取东西非原住民土地权的主要原因。
在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自己的代表,或是听到与自己背景相似者的声音,这种力量感尤为珍贵——尤其在学术界这样亟需多样性的领域。这正是我通过著作希望实现的。我逐渐认识到:改变未必依赖外部援助,社区往往早已拥有解决方案。目睹原住民社区如何抗击气候变化、快速适应并持续繁荣,始终激励着我前行。我也清醒意识到,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是种特权,而这些头衔赋予我的能力,将使我继续推动多元、平等、包容(DEI)的讨论,挑战主流叙事,同时赋能边缘化社区主导自身的变革。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50181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