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Strogatz)
爱做科普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Steven Strogatz接受访谈
武夷山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网站2025年8月27日发表了传播学记者奥莉薇亚·汉密尔顿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史蒂文·斯托加茨(Steven Strogatz)的访谈。原文见https://www.nationalacademies.org/news/2025/08/steven-strogatz-sees-hidden-unity-in-a-world-full-of-math
我请DS翻译了访谈录,我修改。译文如下:
作为一位在人的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皆能发现数学的研究者,史蒂文·斯托加茨(Steven Strogatz)曾为《纽约时报》和《纽约客》撰写数学博客,并担任旨在探索当代重大科学和数学问题的Quanta杂志播客《探明究竟之喜悦》(Joy of Why)的主持人。
这位康奈尔大学温诺库尔公众理解科学与数学杰出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有《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同步》(博主注:2003年,我发表过介绍此书的短文“谐学:关于自发秩序的新科学”,见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64051.html)、The Calculus of Friendship(博主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年出版了该书中译本,定名为《微积分的人生哲学》)、《x的喜悦》及近期畅销书Infinite Powers(博主注: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出版了该书中译本,定名为《微积分的力量》)。他与学生邓肯·瓦茨199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的关于小世界网络的论文被引超5万次,跻身史上被引百大科学论文之列。
我们采访了这位202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埃里克·施密特和温迪·施密特科学传播卓越奖得主,探讨他对数学的热爱、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现,以及传播数学的初心。
问:最初是什么点燃了您对数学的热情? 斯托加茨:高中时,约翰逊老师布置了一道他说从未有学生解出的几何题——连他自己也束手无策。这让我血脉贲张。我反复尝试数月,屡败屡战,最终突然灵光乍现。那种挣扎与最终破解了难题的狂喜,正是点燃我热情的火花。
问:您何时开始向公众传播数学?初衷是什么? 斯托加茨:我始终以教师自居。2010年《纽约时报》邀请我撰写数学基础系列文章时,我立刻抓住机会,向那些愿意再次接触数学的成年读者展现数学的趣味与灵动。
问:您的研究与传播经常打通不同跨学科,这种视角带来哪些优势? 斯托加茨:数学能揭示看似无关事物的隐秘统一。比如电网、蠕虫神经网络和所有参演过电影的演员构成的网络——这些“小世界”网络中,每个发电站、神经元或演员都只需几步就能彼此连接。跨学科能让我们发现深层模式,并将有用的工具跨领域转播以揭示更大图景。
问:您近期的系列文章《揭秘了的数学》旨在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您如何选择日常应用案例? 斯托加茨:我从具体物品(如苹果、“蚀刻草图”玩具)切入,因为无人会畏惧它们,再逐步展开球体堆叠、核磁共振扫描等深奥话题。与编辑艾伦·伯迪克合作时,《纽约时报》视觉团队为这个系列文章赋予了色彩与奇趣,成功吸引了原本持怀疑态度的读者。
问:您的每本书都提供独特的数学视角,如何选择切入点? 斯托加茨:每本书源于不同冲动。《x的喜悦》是数学鉴赏之旅,《无穷幂》讲述改变世界的微积分史诗,《友谊之微积分》则是我与高中老师乔弗雷30年的私人通信,它们成了关于友谊和人生起落兴衰的寓言,有一位评论者称此书令人潸然泪下。
问:您曾说'数学无处不在',能否举日常例子? 斯托加茨:在纽约访学时,我发现,我住的那栋楼的电梯顶灯光从光洁的电梯门和电梯壁反射回的光线本应形成抛物线,实则留下了诡异的轨迹。我将光线照片发在推特上求助却无人能解,我也解不了。连乘电梯经历都能产生数学谜题,我喜欢这种感觉。
问:若有无限资源,您最想攻克哪个数学问题? 斯托加茨:我会聚焦AI可解释性,尤其是神经网络和大语言模型。它们强大却令人困惑。能否用数学撬开黑箱,揭示出一些原理,类似于对混沌、同步和小世界进行解释的原理,从而指导我们决定:何时该信任AI的答案,何时该保持怀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50068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