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苏联当年的科学作品寄存制度
2025-3-11 06:03
阅读:1036

苏联当年的科学作品寄存制度

武夷山

 

Minerva季刊2025年第一期(3月出版)发表文章Abstracting It All: The Soviet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VINITI) and the Promise of Centralisation, 1952–1977(将所有文献做成摘要:全苏科技情报所和集中化的承诺,1952-1977),其实该文去年9月已在网上发表。原文见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24-024-09545-z

文章第一作者是瑞典布罗斯大学瑞典图书情报学学院的教授Björn Hammarfelt,第二作者是瑞典林雪平大学文化与社会系的副教授Johanna Dahlin女士,后者正在研究与苏联时期的发明创造相关的保密、安全与强迫劳动问题。

该文有一个小节的标题是The Unpublished Publication: Realising “Bernal’s Plan(未发表的发表物:实现“贝尔纳计划”)。由于J.D.贝尔纳是科学学创始人,我对贝尔纳的一切都感兴趣。下面介绍这一小节的内容,是在DS译稿的基础上修改定稿的。其中谈到的科学作品寄存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因为期刊同行评议过程在堵住了劣质稿件的同时,也拒掉了一些观念超前或与主流科学思想不一致然而探索价值巨大的稿件。因此,期刊以外的其他渠道是不可或缺的。

在1977年纪念VINITI(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25周年的文章中,Arkadyi Chernyi强调了集中化在该研究所信息出版物生产中的核心作用:“集中化是VINITI信息出版物生产之首要的组织和技术原则”(Chernyi 1977: 4)。此外,Chernyi描述了该研究所提供的一项服务,回过头来看,这一服务显得非常现代化:科学作品的寄存。这一服务的理念是,已完成的研究作品可以寄存到VINITI,从而在传统学术期刊之外发表,且无需经过同行评审。这显然与当今使用的预印本库功能相似。寄存系统的目的是减轻科学期刊的负担,主要涵盖那些读者群体狭窄且高度专业化的作品。该系统于1961年启动,最初寄存的手稿数量较少;截至1967年,总共只有552篇作品(Basova & Kuznetsova 1975: 7)。然而,据报道,从1967年起,该系统在俄罗斯科学家中迅速流行起来,到1977年,它已在49个寄存中心网络中存放了26,500份所谓的“打字稿”(Chernyi 1977: 6)。受欢迎程度上升的原因是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苏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寄存的论文可以被视为正式出版物(最初并非如此),从1971年起,它逐渐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发表高度专业化科学作品的新方法。寄存的作品不仅包括科学文章和短文,还包括专著和会议论文集(最多约200页打字稿)(Basova & Kuznetsova 1975: 7)。

随着寄存成为一种公认的出版方式,其程序也变得相当复杂。从1971年起,寄存到VINITI和其他四家研究所的论文(对于其余44家寄存机构,情况有所不同),只要其摘要被刊登在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摘杂志》(Referativnyi zhurnal)上,即被视为正式出版物(Basova & Kuznetsova 1975: 8)。摘要发表后,寄存单位会颁发一份证书,注明作者姓名、手稿标题以及刊登该文摘要的《文摘杂志》名称和期号。作者保留手稿的版权,但无权获得稿酬(同上)。为了处理寄存到VINITI的手稿,VINITI成立了一个新部门:Sektor teorii i metodiki deponirovaniya nauchnykh rabot(科学作品寄存理论与方法部)。该部门被描述为“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Basova & Kuznetsova 1975: 9),它负责审查所有提交的手稿,并通过与本所其他专业部门进行对话,评估手稿的科学质量,而科学编辑负责将手稿与相关的文摘期刊进行匹配。被该部门接受寄存的手稿会被分配一个编号,并按照类似出版准备的方式进行整理。从1973年起,寄存的手稿被制作成缩微胶片(diamikrokarty)。根据Basova和Kuznetsova的说法,寄存论文不应被视为达不到发表水平的稿件而给以负面评价,而是一种加速信息传播并通过相关渠道更理性地传递信息的方法(Basova & Kuznetsova 1975: 12)。1975年,以寄存形式发表的平均时间为四个月(Basova & Kuznetsova 1975: 9)。Basova和Kuznetsova还强调了图书馆在提供寄存手稿副本方面的作用,就像它们提供期刊文献服务一样(1975: 12)。

不依赖期刊的快速出版系统的想法并不新鲜,但苏联的科学作品寄存系统是首次大规模实施此类计划的尝试之一。事实上,正如Chernyi(1977: 6)所说,这一系统“……在实践中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外国科学家和专家所称的‘贝尔纳计划’……”。这指的是贝尔纳(Bernal)提出的放弃期刊作为学术交流主要单位的建议,转而关注单篇论文。贝尔纳设想了一个国际“交换中心”网络,负责处理、索引、翻译和分发单篇论文。这样一个系统的建设早在1945年6月就已启动。这个集中化的系统被称为“英国出版管理局”,它负责管理科学知识出版和传播的整个过程。随后,这一国家系统将被整合到一个“国际中央科学图书馆”中,该图书馆被构想为一个全球性的文摘索引服务机构(Muddiman 2003)。然而,这一宏伟愿景从未在实践中实现。科学论文交换中心的想法倒是在VINITI的支持下重现江湖了。

尽管VINITI的代表们经常提到贝尔纳及其关于如何组织科学的想法,但他们也强调了苏联解决方案的独立性和先进性。因此,在描述寄存系统时,Chernyi自豪地指出,这一想法“早在1933年就由苏联作者提出”(1977: 6)。他所指的是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讨论文章(Goldman 1934),其中苏联矿业科学机构协会主席Fedorovsky和秘书长Salkind提出了“单行本”系统。这些“单行本”应由中央书目机构分发,而这一提议也被贝尔纳本人在讨论“交换中心”时引用(Bernal 1939)。然而,Fedorovsky和Salkind的“单行本”想法并未建议废除期刊,而是主张在需要时单独分发单篇文章,这与贝尔纳完全废除期刊的愿景不同。无论这一想法的确切渊源如何,论文寄存是科学传播中的一项激进发明,旨在创建一个大规模的中央“交换中心”,在没有独立出版商或期刊的情况下运作。

科学作品的寄存或许是统一化和集中化的社会主义系统所能提供的丰富可能性的一个最显著的例子,至少从苏联的角度来看,这些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的美国来说是不现实的”(Chernyi 1977: 6)。事实上,版权和知识产权的概念对许多苏联科学家来说是陌生的。在一本献给Mikhailov(博主注:米哈伊洛夫,苏联著名情报学家)的纪念文集中,描述了他如何与这一概念斗争:“Mikhailov教授最初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实践(如版权)的一些特点并不熟悉。他认为,信息在一个国家内出版意味着该国政府有权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分发这些信息”(Caponio等,1990: 4)。然而,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苏联加入了国际知识产权协议,于1967年加入《巴黎公约》,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员,并于1973年5月加入《世界版权公约》。版权的承认对VINITI产生了影响,迫使其终止所谓的“快速信息服务”。这些简报由大量摘要或重要外国出版物的节译组成,使得阅读原文变得没有必要。然而,这种被Chernyi(1977: 4)认为“……在克服语言障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做法,根据国际版权协议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不得不被放弃。

相关阅读

武夷山,作为情报学家的贝尔纳,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653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7690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