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中美最大的差异在中小学科技教育(2007)
2024-11-20 08:22
阅读:632

中美最大的差异在中小学科技教育

武夷山

(发表于《世界科学》2007年3月)

 

    应对《超越风暴》一文,我想谈五点感想。

    首先,美国人“狼来了”的危机感思维一直是很强烈的。上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在电子、汽车等产业的领

先优势,他们就大声疾呼危机来了,呼唤美国人急起直追;以后随着亚洲四小龙等在经济上的崛起,美国人也发

出过类似的警示;这次是基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美国人再次感受到某种“危机”。

,要寻找应对之策。90年代中期,美国人也提出过类似报告,当时在美国影响也很大。相比而言,这一次《超越

风暴》报告从对策角度看新意不多,有些都是重复的,但危机感更强烈,列举了更多的对比数据。

    二是着眼于企业和经济增长。这是我读后感受非常强的一点。报告里首先谈了跨国公司的选址,其中很多

与科技创新有关,在这方面美国人觉得自己已经优势不多了;从他们考虑实施的强化举措来看,对企业的重视是放

在第一位的,这种重视更是内化的认识,一切从企业出发。为经济增长、为企业服务,这在美国早已成共识。

    第三,报告中强调了政府干预。不少人都认为,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是互为矛盾,不相容的,实际上这是

误解。从政府体制角度我们落后了一个周期。例如,如何正确理解贯彻执行不久前开始实行的行政许可法?现在出

现的一种情况是执行这个法律时,政府该管的不管了。如对国家查新机构的认定,现在某些政府官员认为这种机

构是挣钱机构,不在管理范围可以放开了,结果导致只要缴钱就可以得到不负责任的认定结论。这个例子表明该

管的还得管。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三螺旋概念:大学是创造知识,企业是应用,政府是裁判。现在随着知识社会的

推进,公司不仅是应用知识,也在创造知识;同时大学也在搞知识应用,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而政府也不仅仅

限于裁判,还要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方面有作为。过去这三者边界是很清楚的,现在搅在一起了,这是一种进步的

表示。在人家推行三螺旋结构的时候,我们却要强调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所以这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化,政府的恰当

和必要干预在市场经济中仍是一个要素。

    感受之四是报告对抓能源的重视,这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是要靠国家战略来维系的。我国中

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里有16个重大专项,其中就有能源战略,这是我们两国的共识,关键是看你抓得如何。

    第五点也是最强烈感受的一点,即中美两国最大的差异存在于中小学科技教育方面。一个强烈的对比是:报

告把中小学科技教育放在第一条,而反观我们所有科技教育的重要文件,没有把中小学科技放在第一条的。

    国内现在谈创新无例外地都会谈到教育,一谈到教育就会谈到帅才,谈到要引进精英人才。这没有错,但

这是着眼于现在。美国人抓中小学科技教育则是面向未来,因为他们深知中小学的科技教育抓不好,就没有未来。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为了改进和提高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准,他们提出了到2020年要培养和输送10万名能胜

任这种教学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全美国的中小学。相比较,我们这方面的差距就非常悬殊了!

    老师很重要。美国让研究生到中小学当辅导老师的制度已经实行多年,美国科学基金会有这方面的项目经

费。美国人也知道现在中小学师资在科技方面适应不了需求,而且不光是传授科技知识,还要了解科技对社会正

反方面的影响。美国科学基金会在科学教育方面已经投入了相当部分的钱,以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和创新性项目,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最根本的投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6081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