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韩国科技工作积极促进和有效服务国家产业发展
2024-10-9 11:56
阅读:1161

韩国科技工作积极促进和有效服务国家产业发展

盖红波 武夷山

(发表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6月)

 

 韩国在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诸多国家产业发展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在其成功的各种要素之中 科技工作功不可没。韩国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涉及科技的有关部门分工不分家同心协力地办事。科技部,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部,商务、产业和能源部,文化观光部等许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工作。具体地说韩国的科技工作在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官产学各界极其重视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没有大量的产业科技人才产业进步就很难实现。几十年来韩国在培养产业科技人才方面可谓常抓不懈新招迭出。 韩国在经济腾飞初期是以教育立国、科技兴邦的国策来培养人才并支撑科技产业发展的。1963 年韩国政府成立了生产力发展局隶属工贸部‚下设生产力培训学院。这一学院是韩国最早、层次最高的培训人才的法定机构主要培训高级企业管理和技术开发人才。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制定了 育立国、科技兴邦的发展战略推行巩固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中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为普及和推广企业教育1970年韩国成立了工业职业培训局隶属教育部‚下设数十所 培训学校和中心并领导各行业及社团的培训活动。 该局主要负责组织就业前的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文化技术训练以及政府定标的一、二、三、四级企业技术员工的考核与发证工作。同时政府还积极倡导企业、团体和私人开展企业教育和培训活动。这样 就形成了各具重点的全国性的企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各个公司和企业都很重视对员工的职业培训。 工程师和高级专业研究人员的培养主要在大学进行。

韩国的重要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直接参与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之中。如始建于 1971年的韩国先进科学技术学院是一所面向研究的理工大学它不仅得到政府资助‚还获得持续增长的产业界资助培养的毕业生自然可为韩国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光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研究生院以任务导向研究为主‚在信息与通信、新材料、 机电一体化、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不断创新处于韩国产学研合作的最前沿也对刺激光州地区产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于多年人才使用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韩国一些大中型企业财团纷纷独资兴办企业院校甚至研究生院每年可保质保量地为本企业输送大批建设 与开发人才。如大宇、三星企业集团每年用于培养人才的经费高达6000多万美元人均投资相当于美国、西欧等大中型企业的2倍。大宇企业集团获得成功的诀窍之一便是实施了人才第一的战略它首创了韩国企业界独资兴办员工培训进修院校及研究生院的教育制度。大宇企业集团90%以上的员工都经过严格的企业培训。

在专门产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方面韩国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政策予以大力扶持。譬如游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游戏人才的培养。韩国政府为了鼓励国民从事线上游戏产业只要具备游戏开发能力、程序设计或是有技术执照的男性都给予免服兵役待遇游戏高手在参加大学联考时甚至还可加分。政府每年还提供数百亿韩元来扶植游戏产业的发展。既然政府如此重视游戏产业韩国出现了众多的游戏院校一些原本不涉足此领域的大学也开 设了与游戏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大力培养游戏专业人才从而为游戏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游戏产业开发院更是韩国游戏产业人才的摇篮。从最近几年韩国游戏产业飞速发展的情况来看韩国这种人才优先以促进市场发展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

韩国还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技术培训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政府认为要达到成熟的工业化水平其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应占 5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应占10其余的85%则是具有不同技能的技术工人。因此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中即韩国第一至第四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每次颁布经济计划时‚国会都要颁布相应的职业教育法令可见职业教育在韩国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技术培训 早在1949年颁布的《教育法》中韩国就强调要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从1962年开始韩国实施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次年韩国国会便通过了《产业教育振兴法》同年新设实业高等专门学校目的在于培养中等技术人才。1967年韩国开始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同年‚韩国国会通过了《科学教育振兴 法》、《职业训练法》并决定在文教部增设科学教育局。

韩国从1969年起进行了教育革命一方面在普通中小学增设职业技术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普通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职业技术基础知为今后培养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兴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定期到固定的企业实习企业向学校提供必要的投 资。从1970年起韩国的职业高中学生数开始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数。1990年职业高中招生人数达 75万人1995年增加到100万人。

1971年又制定新农村教育政策敦促学校为开发农村培养技术人才。1972年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次年颁布《国家技术资格法》1974年又颁布《国家技术资格法的实施令》和《职业训练基本法》规定职业学校、实业高中、实业专门学校和初级大学的毕业生有义务参加国家技术资格评定考试并参加相关的培训。1976年颁布《企业员工培训法案》规定任何一个超过150名员工的公司企业年必须对其20%的员工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脱产技术培训。1977年开始实施第四个五年计划同年 颁布《关于实施教育法令的命令》该命令的宗旨是为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服务保障对中东的劳务输出加速培养机械、电力、电子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员。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这些法令具体规范了政府、地方自治团体、学校法人对于振兴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保障了实验实习设备和相关费用的及时 投入。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也可以看出韩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韩国的职业教育大致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两个层次:高中教育中包含人文高中(普通高中)、实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专门学校三种形式;高等职业教育由专门大学、产业大学、 研究生院构成其中既有专科层次、本科层次也有研究生层次。

在初中毕业生中升入人文高中和实业高中的比例一般各占50%。上世纪70年代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为51.0248.98。进入80年代由于经济上实施科技开发战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同时受追求掌握系统知识思潮的影响韩国职业教育曾一时处于停滞甚至滑坡状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继续增加低端人才的数量韩国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降低收费、提高奖学金覆盖面等手段鼓励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1990年通过的《高中教育正常化法案》提出1995年(后调整为1998年)把职业高中在校生比例提高到50%。1990年至1995年间职业高中增加了175职业高中在校生比例1994年上升 41%。1998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又恢复到1:1

在中级职业教育比重逐步恢复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也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其中专门大学由1990年的117所增加到1998年的158 1994 19∙1%、1996年为30%、1997年达51%。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获得充足的发展经费韩国除依法对各层次职业教育拨款资助之外还十分重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扶持职业教育。如在1994 一次就贷款13亿美元而且主要贷给职业高中及少数专门大学。为了体现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由政府负责还本息。可见在政府政策指导和充足资金的保证下目前韩国的职业教育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专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前训练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结合的立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韩国各地还成立了由学校、产业界、地方自治团体、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计划、 指导和协调该地区产学合作。这不仅密切了产学双方关系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上岗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为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能‚今后去产业界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并潜移默化地带动韩国产业的科技水平2004年韩国产业资源部长官李熙范发表了通过引进尖端外国企业和研究机关的研发中心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计划。根据该计划为了培养优秀的研发人才‚如果在韩国国内设立研发中心的外国企业及研究机关聘用的韩国理工科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政府将给予资金援助‚如果聘用原先未就业的理工科毕业生政府还将援助劳动力成本。另外为了培养国内的人才政府还将对派往韩国的外国专家在10人范围内援助劳动力成本和滞留费用。

2003年新政府执政以来大力提升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成为其人才战略中的一个亮点。政府规定必须大量聘用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才担任公职 计划到2008在所有4级以上的高级公职职位中技术人才所占的比例要达到30%。公务人员的科技素养较高将更有利于指导产业发展。

随着韩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持续实施产业中的研究人才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对韩国产业的支撑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2 制定围绕新产业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确立重点科技投资领域

韩国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并不丰富‚在经历了上个世纪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的辉煌以及金融危机的沉沦之后韩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确定了目前的科技立国战略 以期借此带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韩国经济增长中科技投入和科技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十分明显。 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出口减少‚汽车、钢铁和造船等原先的主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不如前 以高新科技进步来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已成为韩国政府和民间的共识。

产业和企业竞争力往往需要从国家层面上进行筹划国家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前瞻性的战略技术领域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政府以在21世纪初进入先进国家行列为目标199712月制定 了《科学技术创新五年计划(19972002)》计划到 2002年拥有国家战略核心领域独创的技术更新力量构筑带动知识基础社会的科技创新体制。该计划内容还包括:营造适宜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的环境活跃大学研究机能‚及早掌握核心技术和未来技术打破原有研究主体间、技术部门间、地区间、国家间的研究界限推行总体性的研发。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理分工使有限的研发资源得到充分利 以提高国家研发计划投资的效益。

进入21世纪后围绕信息技术、汽车工业等核心产业韩国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世纪末期开始韩国已经有计划地实施了若干研发项目以支撑国家产业发展。譬如21世纪前沿研发计划(19992011)、尖端技术发展计划(19922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9982002)、 国家指定研究室技术(19992002)、生物韩国(BIO-KOREA)计划(20002010)。这些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增强科技能力提高韩国的产业竞争力。

预计到2010韩国年度经济增长保持在6 的水平GDP 2000年的4600亿美元提高到13000亿美元。研发投资规模达到先进7国的水平即国民人均研发投资由2000年的403美元高到2010年的1391美元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 成为世界产业的第四强。

韩国政府还选定了200个能够抢占市场的技术开发课题计划在从2003年开始的8年间投入3 万亿韩元资金进行技术攻关‚以促进新的产业发展。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7对汽车、半导体等主导产业的80个战略技术投入1万亿韩元展开研究;第二阶段从2008年到2010对新产业领域选定的120个课题投入2万亿韩元进行攻关。

在具有代表性的21世纪的标志性产业即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环境技术产业和能源技术领域韩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产业发展战略。如提出战略性信息设备基础技术开发使信息产业基础得到加强;开发一流技术产品拥有主导世界市场高新技术的竞争能力;通过将先导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最先占领世界市场的高技术产品。

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主要研发课题有:下一代通信网技术、赛博生命支持技术、智能型多媒体技术、人类亲和型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保护与安全技术、未来型电脑技术、携带型多媒体终端技术、超高速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下一代超高集成半导体技术、 信息通信用核心元器件及部件开发、三维图像处理系统技术、核心软件技术、未来信息化基础技术。

在环境技术领域提出开发以全过程概念为基础的产品设计技术确立环境技术先进化的基础条件; 拥有污染预防和复原的未来型环境技术;开发臭氧层控制技术拥有污染物质跨国移动监视等核心技术。确立的主要研发课题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地下水土壤管理技术、地球环境监视及预测技术、清净技术、噪音减低技术、海洋环境清净化技术。

在能源技术领域提出开发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技术;实现替代能源的开发与普及;通过新概念国家能源技术开发确立能源主权。其主要研发课题有:化石燃料高效化技术、下一代替代能源技术(氢、太阳能电池)、能源高效化技术、利用等离子转换天然气技术、电子设备性能改善及寿命延长技术、超导能源革新技术、能源勘察及开发技术、资源附加价值提高 技术等。

此外在未来战略产业方面‚韩国制定的具体目 标是:到2010年数字电子产业和航空产业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达到第2位;电子医疗器械排到第5位; 生物产业进入世界第7位;环境产业力争挤入世界第10位。韩国未来战略产业世界占有率目标见下表()

点击链接可看到此表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韩国政府已明确信息、 生物、纳米、环境、文化等五大产业将是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应该积极引导‚大力发展。近几年内 韩国五大产业技术的研发经费将每年增长22%左右200112865亿韩元、200216500亿韩元、200320000亿韩元、200424000亿韩元、 200528500亿韩元;占研发经费的比率由2001 年的291%提高到2005年的432%。从2001 开始到2005韩国政府将计划投入10万亿韩元进行研发重点培养25万名专业人员以提高五大支柱产业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韩国对五大产业制定的具体发展目标是:

信息通信产业:到2005年在光通信、移动通信、 系统 IC 等领域的 IT 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 80%以上为此将投入1万亿韩元追加培养20万名以上的 IT 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产业:开发课题项目包括属于基础和源泉技术的机能遗传基因学、干细胞利用技术等;属于医药领域的 DNA 芯片、生物新药;属于农业领域的抗灾害高机能作物;属于海洋领域的遗传育种、形质转换养殖品种等。

纳米技术产业:在今后10年间投入14800亿 韩元(其中政府9800亿韩元民间5000亿韩元)集中开发纳米电子元器件、促媒用材料、高密度记录材料等30余种核心技术。10年期间每年培养出 1000名以上的纳米技术人才。

环境产业:到2010年共投入1万亿韩元对大气污染物质、难分解性废水处理技术、脱硫除尘、下/废水处理、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等重点开发课题进行重点投资。

文化产业:基于2001年对电影业投入685亿韩元、游戏业投入150亿韩元、音乐业投入480亿韩元所实现的良好效果2005年占有世界市场份额 5%为目标选定有竞争力的领域进行集中开发。使文化产业出口额从2001年的1亿美元2005年上升为5亿美元。

 

3 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 转化

在韩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定位于前沿技术的研发和自有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在这方面属于国际领先。但由于科研成果项目离产业化有着相当的距离开发技术的中小企业不是缺少资金就是缺少合作伙伴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并不平坦。

20003韩国政府出台 《技术转让促进法》成立了国家技术交易所。韩国技术交易所是在韩国总统的支持和倡导下融资1300多万美元成立的。主要从事技术项目的交易、技术项目的市场调查、企业产权的交易以及在自由市场竞争的条件下 拓展技术产权和融资的交易、建造真实可靠的活跃的市场服务系统、建造国家技术项目库等。国家技术交易所的成立是一种政府行为其目的在于构筑公共及民间部门有效的技术转让体系搞活技术交易、技术评估以及企业交易提高韩国产业的技术竞争力。

近年来韩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如下特点:

1)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韩国政府一直很重视规划工作并通过规划或计划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基层的成果转化工作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开展的。

2)政府和科技人员都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从1993 年开始很多政府研发成果都是低价转让的‚成果的受让方只需支付成果开发费用的50另外50%由政府支付。科技人员也很重视成果转化。科技人员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实际应用是一大快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最高奖励‚而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能付诸实际应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因此 很多科技人员主动积极地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亲自到企业进行指导。科技人员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一项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后‚ 将有利于他获得新的科研项目。

3)科技园区开发效率高领跑科技成果转化。 韩国政府于1974年在大德郡建立科学城现称大德科学城。在该园区内已有30余个政府和民间研究所以及高等教育单位包括三星、金星等大企业集团 的研究 KAIST形成政府、民间、大学共同开发的局面。 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KAIST 还设立了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企业孵化器。具有新技术思想而无研究条件的人可到技术创新中心租用研究场所和设备 从事技术研究。研究成功后还可以到技术企业孵化器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开发成功后就可以交付企业或创办一个企业来进行产品生产。KAIST 设有约70个研究中心从事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活1991年至1994共完成7641个研究项目 总经费为215亿美元1994年研究经费就达 5000万美元其中40%由产业界提供。总的说来 近几年产业界资助的科研项目一直处于增长过程之中。KAIST 的一些代表性研究项目有:小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智能机器人、汽车用高强度钢、模糊计算机和高强度可焊接铝合金等。

4)非政府组织为贯彻政府意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微观层面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整合 往往是通过一些非政府组织(NGO)有效实现的。 韩国的各种产业研发协会和研发联合体一直是对政府在促进合作研究开发方面的努力给予支持的一种正式机制。根据国家颁发的关于促进产业研发协会发展和合作研发活动的法律这一类组织享有多种激励或优惠比如贷款的低利率‚长期贷款的机会‚ 从国外进口科研设备免除关税等等。韩国产业技术协会就是一个较典型的例子。该协会成立于 1979是一个非营利的独立协会。韩国产业技术协会的使命是:充当政府与产业界之间的媒介;为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并负责这些政策的实施; 加强与海外相对应部门的国际合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援助;对研究人员和研发计划专家提供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向公司提供最新的技术开 发和管理趋势方面的信息;加强研究和信息提供活动以提高研发生产率。为实现这些使命韩国产业技术协会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来营造技术创新的产业环境促进产业研究中心的建立。韩国产业技术协会的这些努力已结出了硕果产业研发中心的数量从1979年的43增加到 2004 年的 10000个左右。韩国产业技术协会每年出版《产业技术白皮书》和《技术管理》月刊在韩国的产业研发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韩国产业技术协会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的产业研究会(IRI中国科技协会、加拿大创新管理协会欧洲产业研究管理协会 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为促进韩国产业界研发活动的全球化使产业界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 更加通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科技与产业的关系更紧密韩国十分重视建立产业、大学和研究所之间的合作研究机制通过竞争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使产业具备战略研究优势。政府努力创造科学与工程新的生长点发现更多的青年科学工程人才并促进其成长要求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研究项目等。同时资助企业高薪聘用外国专家、海外侨胞及留学生中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事基础科学、信息通信、机械、电子、海洋资源、生命工程、 能源、化工等研发促进产学研的进一步结合。其具体做法包括:

1)为产学研合作研究提供研究经费。自1994 年起科学财团每年为产学研合作研究提15亿韩 元(约175万美元)的研究费对合作研究进行捐献赞助的企业科学财团向他们提供相应的匹配资金。

2)设立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信息、技术和设备加强大学研究成果向企业转让。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的主要职能是:大学研究成果向企业转让和对新建企业的支持;加强人才交流;加速人才培养。目前已建成韩国科学研究院的技术革新中心、高丽中心的技术综合区、浦项工大的技术园区和汉城大学的共同研究所等产学研合作研究园区。

3)建立综合性高新技术创业市场服务体系。 韩国建有研发信息中心产业技术信息院系统收集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成果和产业信息定期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重点课题研究并定期向企业无偿转让政府研究机构的技术成果。

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研究实行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这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主要有:科学财团提供匹配资金、振兴基金和特定研发事业费;对进入园区的企业附属研究所实行合作研究税收减免;对工业技术开发事业费、风险资金及技术开发奖金等优先贷款;建立计算机网络服务;在园区内设立产业技术开发中心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援助。

2003年韩国新政府执政以来继续采取措施加强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产业资源部为此制定了建设一所产学合作中心大学的计划未来5年将为此投入1500亿韩元。随着这些新措施的出台韩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4 合理设计和调整科研结构

根据韩国现行研究体制研究所分为三大类:即民间研究所、公立研究所和大学研究所。民间研究所在韩国的研究所中占主导地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企业研究所、非营利法人研究所、产业技术研究组合、民间生产技术研究所和营利法人研究所。在民间研究所中企业研究所又占主导地位。到1995 企业研究所共有2270研究人员达63037 研究人员免服兵役。公立研究所分为政府全额拨款研究所和部分资助研究所前者的经费全部来自政府拨款所长由政府任命‚研究人员具有公务员身研究任务由政府下达‚研究工作侧重于农业方如荞麦等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以及养蚕技术的改 进等;后者由政府提供部分资助主要靠自己的科研服务维持研究所的运转以竞标方式获得政府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侧重于工业方面‚如化学、原子能的研究等。韩国目前100多所大学中的研究所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研究人员中博士较多但研究经费较设备和仪器也较陈旧。

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源泉。韩国公立研究所和大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承担和参加企业研究所无力承担或没有积极性的国家长期研究项目。企业研究所主要从事本行业的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其研发总投入占全国研究所总投资额的 70%。一些大型企业研究所如三星、现代、金星等大企业集团所设立的研究所还得到政府的支持研究成果可以很快用于生产。因此政府鼓励企业自办研究所。企业自办的研究所目前和将来都是韩国研究所的主体。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另外 还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科技政策对韩国发生了相当强的示范作用但是韩国并没有简单效仿美国的做法。比如美国强调大学在研发中的中坚地位韩国到目前为止却主要依赖各类科研院所的作用。

 

5 通过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产业发展

韩国科技发展基础原来比较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因此为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政府选择了一条积极引进技术、以引进带动自主开发形成产业优势的发展道路。从1962年开始韩国实施外资引进法1988年韩国共耗资295亿美元从国外引进技术5310其中有一半是19841988 引进的。在引进的5130件技术中来自日本的最534%;美国次之247%;德国占53%; 法国占36%;英国占35%。

韩国引进技术的主要形式是:技术贸易、吸收外资、与外国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以及招揽国外科技人才等。从引进技术的主体看70年代以前大企业占主导地位80年代则以中小企业为主。1980年韩 0∙611988年升至111相当于日本60年代同一比例的一半。从技术引进金额对研发经费的比例来看80年代为40%以上近年来由于研发投资的增加这个比例下降为20%左右但仍远远高于日7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的3%~5%的比例。这表明韩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大。

另一方面韩国很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目前韩国能消化和吸收23以上的引进技术并开始由以引进为主阶段向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阶段过渡。例如CDMA(码分多址)并非是韩国的原创技术而是从美国泊来的。但是现在 CDMA 在韩国取得了巨大成功 CDMA 手机和 CDMA 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原因就在于韩国对开发这项技术的巨大投入和对市场的正确判断。另外韩国在 MP3音乐播放器等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的开发成功也是基于相同的原因。最初韩国的 MP3 技术也是从国外获得的而科技界在获得原始技术之后非常注重花大力气进一步开发新的技术同时 顺应需求尽快开拓消费市场。

在技术转移方面专业化的技术交易机构发挥了很大作用。韩国的技术创新体系由三方面的主体构成:大企业、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大企业往往掌握着行业先进技术但没有更多精力来实施转移‚因此就委托像交易所这样的专业机构来做。大学里面不乏专家学者但缺乏市场转化人才‚也要依靠交易所这样的中介机构。公共研究机构喜欢在社会上寻找投资商虽然韩国国内有很多财团和投资团体‚但他们相互间不熟悉。交易所从中牵线搭桥将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多赢的结果。从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的角度观察韩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认为这是发展本国自主产业的主要力量。为此政府每年拨付专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孵化银行和风险投资财团也鼎力协助‚共同打造技术转移的环境平台而且这一平台并不局限于国内‚ 而是面向国际市场。

为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的技术竞争韩国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支援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建有6个科学技术园区和230余个创业孵化中心。今后将重点对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知识集约化和技术转让等进行支援特别是与信息通信相关的项目要加大支援力度。

为更好地实施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韩国实行了技术转化师培养计划其入选条件是至少从事技术专业工作10年以上具备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理工专业的博士学位。通过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才能培训出合格的技术转化师‚ 这些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技术转化师逐渐成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领军人物。通过他们的工作带动了韩国整个科技中介服务业的繁荣。在这个从知识流到物质流的转化过程中技术转化师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Korea Industri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http://wwwkoitaor krengdataBrochurepdf

2]韩国战略高技术发展情况.中国驻韩国使馆科技处调研报告

3]韩国政府宏观科技管理情况.中国驻韩国使馆科技处调研报告

4]王志刚.2002年韩国科技发展综述.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5]张子倩.青岛日报专访韩国技术交易所社长延元锡先生.青岛 日报2004428 2

6]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借鉴 http://202386666newshotspot

7]韩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 http://wwwynstnetcnzlyj200312160012htm

8]汪凌勇.韩国科技政策变革与启示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86155htm

9]韩国技术创新经验面面观.http://strategyicxocomhtmlnews 2003070312925htm

10]韩国的宏观科技管理.http://biicxocomhtmlnews200306 232979htm

112003世界科技发展回顾.http://ccstsccstgovcnt-j xgwz2-6 php

12 高浩荣.韩国发表科技发展基本计划 http://newsxinhuanet comst2001-1221content176080htm

13]焦健.韩国的职业教育改革.http://wwwpepcomcn200310 ca327892htm

14]韩国瞄准十大增长动力产业 http://wwwsfnewsshcngb node2node10530node10533userobject1ai140986html

15]建立科技中介孵化器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http://capital hnetnetcncg-i bintrvisitcgiid809

16 训.http://wwwpepcomcn 200310ca327893htm

17 张利.韩国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 http://news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3-0202content715175htm

18]张威李光辉‚宋志勇.各国(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和措施.适用技术市场2000‚8

19]源世升.韩国促进基础研究的对策.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7‚7 1012

20]曾晓萱.韩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府行为.中外科技政策与管 1996‚3 21]王立军.韩国七年高科技产业发展计划及其前景展望.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7‚67678

 

作者简介

盖红波(GAI Hongbo女‚情报学专业管理学硕士‚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师从武夷山老师‚现就职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国内外科技信息研究工作‚为国家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武夷山(WU Yisha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和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研究系列正高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自1985年获得情报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以来一直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科技信息研究工作至今。 80年代和90年代曾两次受科技部委派去中国驻美使馆工作。迄今已发表译著和编著19论文和译文300余篇。

 

(责任编辑:张 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5446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