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就科技周刊问题接受记者采访(2005)
2024-6-14 06:27
阅读:1524

博主按:2005年间,我曾就科技周刊的必要性问题接受记者采访。后来,记者的采访记未能发表。下面我将记者采访记草稿中涉及我的看法的部分抽出来。

 

就科技周刊问题接受记者采访(2005

武夷山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说,《中华医学杂志》周刊的出现让他特别的兴奋,并将此喻为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武夷山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大国(虽然称不上科技强国),若没有足够多的自己的高水平科技刊物,缺乏周刊、半月刊之类的短周期科技期刊,显然是不能适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的。而早在10年以前,他就呼吁办学术类的科技周刊。

武夷山认为,科技期刊对时效性的要求是由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决定的。首先,科技期刊是科研人员交流的主要渠道。对于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的科研人员来说,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甚至比出版专著更重要、也更有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审稿过程中必须经过同行评议,三审五定,这一过程起到了一定的质量保障作用。因此,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中国,科技期刊历来是学术界进行先进科技成果交流的主要渠道。其二,在科技期刊上发表文章是科学发现优先权的依据。很多时候,全世界有不同的科研人员关注同一个问题。谁最先做出突破,先取得成果,不能靠新闻发布会或通过其他不规范的方式发布;科学界一致认可的方式是,谁的论文经过同行评议认可后,首先在科技期刊上登出来,优先权就属于谁。(也有人认为是根据期刊编辑部论文的收稿日期来定。)武夷山当年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期间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在美国读博士的女生,其导师编一本有关生物学的百科全书时,未提及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当女博士告诉导师时,导师却要求看依据。只有当武夷山将当年发表此论文的中国科技期刊复印件寄给他时,他才在书里给中国添上一笔。由此可见,期刊的时效性对于优先权的意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3811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