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闭症病人到科学家兼作家
■武夷山
2020年12月,美国维京出版社将出版Camilla Pang(卡米拉·庞)的著作,An Outsider’s Guide to Humans:What Science Taught Me About What We Do and Who We Are(本文作者译为“外部观察者的人学指南:科学对‘我们做什么’和‘我们是谁’的看法”)。
庞出生于1993年,她的母亲是艺术家,父亲是科学家,因此她认为自己也沾上了科学和艺术的气息。她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癌症生物信息学,获得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她5岁时就觉得自己是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对别人的行为很不理解。比如一次有人打电话来:“喂,卡米拉,你妈妈在家吗?”她回答说“在家”,就把电话挂断了。因为她觉得:“我不是回答完你的问题了吗?”那谈话就结束了。
8岁时,她被诊断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可归类为ASD即“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一种,一般被认为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后来,她又被诊断出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她现在开玩笑地说,自己拥有3D:ASD、ADHD和Ph. D,故拥有强大的神经多样性能力。
她从小就苦苦挣扎着要理解外部世界。她曾问过妈妈,有没有一本适合她查询的人生指导手册。答案自然是没有。后来她发现,对她而言,科学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否则这扇大门对她永远是关闭的”。
于是,她就利用自己掌握得最好的语言——科学来起草这样一本人生指导手册,这便是以外部观察者向内看的视角写就的本书,它探讨了人性和社会规范给人带来的疏离感。
她利用科学原理考察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互作用,如:机器学习如何帮助我们筛选处理数据,做出更理性的决策;蛋白质如何形成了强键,基于这个道理,我们应如何悦纳个体差异以形成多样化的群体;理解了棱镜如何折射光线,能帮助我们不被恐惧和焦虑打垮,因为我们可以把它们分解为一个个可控的“波长”;理解了热力学,我们就会倾向于追求平衡而不是追求完美。
关于这一点,她写道,“我们在生活中创造秩序的努力并不是孤零零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和无生命物体的混杂背景中,其他每个人和物体都有各自的强烈需求”,细胞进化提供了理解关系的有用视角,因为“从本质上说,每一种关系,像干细胞一样,起初都是一种泛型的、非专门化的实体”。
本书夹叙(她的人生回忆)夹议(科学原理及其应用),可读性很强。总之,庞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揭示了关于人性的很多东西——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做那些事,从而有助于我们度过更幸福、关联性更强的人生。
本书是庞的第二本书。她的第一本著作是Explaining Humans:What Science Can Teach Us about Life, Love and Relationships(本文作者译为“解释人性:关于生活、爱情与关系,科学说了些什么”),该书2020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图书奖。在此书中她提出,神经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隐秘宝藏。
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是1988年设立的,该奖的以往得主还包括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和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这样一些名著。庞是该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第一个非白人获奖者。
庞既是科学家,也是作家,还是高水平的演讲人。她在演讲中也不断阐述她书中的一些观点。例如,“要想发掘出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首先我们得将人类心智的最大价值发掘出来”“一种语境下的错误便是另一语境下的解决方案”“别因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另类而指责自己。要忠于自己,忠于你的愿景”“正因为你不能适应某一系统,也许意味着你生来就是要创造另一个系统的”。
《中国科学报》 (2020-11-19 第7版 书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5895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