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维亚
我眼中的澳洲华人
2025-8-30 07:22
阅读:645

我眼中的澳洲华人

葛维亚

         我在悉尼生活过一段时间,与这里的华人交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华人来澳洲创业虽历经磨难,却勇往直前。不管是留学、打工还是投资商贸,都经过一番“摸爬滚打”,成功立足。由于职业背景和追求目标各异,他们在异国他乡都要闯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关口,其中还要面对一个共同的“英语关”。

        华人秉承祖先的吃苦耐劳传统,生存能力很强,为落地生根,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能伸能屈,忍辱负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有一对夫妇,丈夫国内硕士学位,妻子大本学士,出国后仍难找一份高薪工作,只好在外国大学继续“寒窗”苦读,八年时间,丈夫拿到两个博士,妻子拿到两个硕士,终于找到专业性工作,薪资很高。

       在我和他们接触中,从他们的经历、学识和谈吐中,感到他们是很聪明、很能干的人。确实如此,经过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在变换了几个单位后,终于得偿如愿,找到一份好差事。

       我认识的另一对夫妇, 男的国内硕士毕业,女方大专学历。两人均很精明,头脑清楚,绝不是懒惰混日子的人。出国后男的又在大学学习电脑IT。在长达几年时间里,双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生计,在跳蚤市场摆过摊,也临时干过超市收银、蔬菜店打杂、运送邮件等差事。后来妻子在一间华人旅行社打工,半年无薪资白干,工作里拼命学习相关业务,两年下来,不仅熟悉整个票务操作流程,而且掌握了各种业务、人脉、商脉关系和渠道。于是自立门户,夫妻合伙开设了一个旅行社,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最近买了一栋120多万澳元(相当于600多万人民币)的花园别墅。

        华人来澳不久,尚未脱“贫”,一切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能省则省。家里家电、家具、用品、摆设,有些从二手店购回,不到一两年几乎样样俱全,看上去很像那么一回事。等到富裕了,再逐渐淘汰更新。

        初来澳洲很艰苦,中青年忙于学习、打工,老年人忙于家务,辛辛苦苦。到了星期假日,子女买米、买菜、购物,父母在家照顾孙子孙女。

        有人说,美国有多少个华人博士,澳大利亚就有多少个华人老板,此话很有一定道理。就总体而言,华人中去美国求学的多,来澳州打工的多。在澳洲,大本学历当上建筑业、装修业、商业、餐饮业、金属加工业老板者很多,干电工、水工、园林维护、房地产中介、银行贷款中介、保险中介等行业也不在少数。

       华人在澳洲的拼搏和实践,完全验证了犹如“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这本名著中所讲的观点,即决不能一辈子死守一个位置,死抱一个项目。要不断谋求新职业、新岗位,才有新建树,新发展。其实在我国早就有“人挪活,树挪死”的成语。这种“移动效应”,在国外创业中最为灵验。

      华人初期打工,年薪不高,多在三万澳元左右,在澳洲不是“学而优则仕”,到有些像““学而优则富”。”学而优“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更取决于所学的专业。在西方国家,会计师、律师、医师专业最翘,成绩最优秀者才有可能考入这些专业,毕业后几年工夫,年薪少则一二十万,多则四五十万澳元。      

        华人在国外生存,不仅面临就业考验,也面临各种生活的艰难。其中寻找婚姻伴侣和生儿育女以及小孩的抚养教育碰到的问题最多。男找女,在国内物色,怕情况不实,上当受骗;在国外物色,华女人数有限,难以如愿。女找男,困难更多。在婚龄上,华人历来就有“男大女小”传统习惯,华人女性出国,经过一番求学打工经历后,不少已经步入“大女”行列,一般为25岁以上,还有一些超过30岁,要找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因多数已经成家,在剩下的单身中,挑选中意者,实在困难。如果女方为离异者,难度就更大,如果还有子女更是难上加难。也许由于这些原因吧,我们看到一些华女无奈的嫁给了老外(当然也有不少是两情相悦)。老外的观念和我们截然不同。有一对大陆移民夫妻,因感情不和离婚,一个六岁女孩判给女方抚养。后来华女与洋人结婚,继父对女孩很好,如同亲生父亲一般。他们在生了一个混血男孩后,继父对女孩的关心依旧。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很普遍。

       说到在国外抚育子女也是华人头痛的事。这里幼儿园收费高;入学儿童“早九晚三”,又与父母“早八晚五”的上班时间不同步,难以照应;十四岁以前,小孩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在家,又违反儿童保护法。假如家长要求放学后由学校监管,每小时需缴付三四十澳元(约140-200元人民币),实在难以承受。不少夫妻只能请双方离退休父母帮忙,申请每年九个月的探亲签证,从大陆轮流来澳照顾第三代。此种做法,又与洋人男方工作,女方干家务的习惯大相径庭。这也是华人家庭里视老人“如宝”的缘故。

       面对困难重重的生存环境,华人依靠抱团近居,互通信息,彼此关照,逐步扫除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即便经商的时候,也牢记“诚信为本”、“薄利多销”、“ 无商不成市”等祖训,从零售到批发,从小门面到大商店,从边缘地区到市中心,从各家分散到组成商业街,逐渐做大做强,在今天的悉尼和其他城市,一条又一条的广东街、上海街、唐人街名噪一时,独领风骚。

      生活在这样环境里,只要华人学好英语,吃苦耐劳,勤奋进取,面对困难坦然处之,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就会在异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葛维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2130-14996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