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维亚
国外著名古典科幻小说很多,就我个人了解和阅读过的诸如《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克苏鲁神话》、《末日地下城》、《火星三部曲》、《天堂的喷泉》、《时间机器》、《乔治的宇宙》、《钻石年代》、《出卖月亮的人》、《火星纪事》、《钢穴》、《红火星》、《神秘岛》、《最早登上月球的人》、《时间机器》、《星际战争》、《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克苏鲁神话》、《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末日地下城》、《火星三部曲》、《天堂的喷泉》、《时间机器》、《地心历险记》、《乔治的宇宙》、《钻石年代》、《出卖月 亮的人》、《火星纪事》、《钢穴》、《红火星》、《终极实验》、《我,機器人》、《计算中的上帝》、《蚂蚁帝国》、《时间回旋》、《安德的游戏》、《裸阳》、《世界主宰》。、《终极实验》、《我,機器人》、《计算中的上帝》、《蚂蚁帝国》、《时间回旋》、《安德的游戏》、《裸阳》、《世界主宰》、《震荡波骑士》、《赛亭星》、《钻石年代》、《魔戒之王》、《时光之轮》、《地海传奇》、《王座游戏》、《异常生物见闻录》、《玩家凶猛》、《无尽武装》、《未来天王》、《我的女友是丧尸》、《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复活帝国》、《火力法则》、《九星之主》、《灵气逼人》等都值得一读。
科幻小说的故事曲折精彩,具有极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所有科幻小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精彩的故事主题和迂回曲折的情节,使读者阅读后激动不已,拍案叫绝。
科幻小另一个重要就是在设定的基础上,要讲了一个好故事。所以评价一个科幻小说
就是要看是否有好的点子,是否有动人的的故事。
它们就像搭建一个供表演的舞台,故事就在这个舞台上的演出。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绚烂的舞台,一场出神入化的演出,而舞台和表演,构成了一种平衡。
对于科幻而言,好点子非常的重要,我就见过仅凭好点子就名声在外的作品,比如特德·姜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这部小说在电影《降临》出现之前完成,点子挺牛的,但故事红爆了。这部小说特德·姜搭建了一个绚丽的舞台,却请来了一个草台班子演出,但是读者好像被这个舞台完全吸引了,对于演出毫不在意。其实这部小说的故事完全是为作者表达自己的点子服务的。如同早期好莱坞的一些歌舞片,故事根本不重要,只是为了带出舞蹈场面而已,舞蹈才是编导要表现的东西。
在点子方面,整体而言比较一般,但局部有亮点,亮点就在于小说里那个虚拟游戏,大家为了找到气候变化规律想到的种种解决办法,非常的有趣。小说的故事就很弱,基本上是一个或者两个(包括那个洋人)“带路党”的心路历程,非常的无趣,这类东西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知识分子提供的太多了,虚构的和非虚构的都供过于求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点子的好坏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很多时候因人而异的,和人的阅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还在VCD流行的年代,有一部叫《异次元骇客》的片子,当时基本上火爆,觉得设定太牛了,一个牛逼的IT人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城市,这个虚拟城市里的虚拟的人都以为自己是真实存在的,影片的最后这个牛逼IT人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也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已。还有《科幻世界译文版》刊登了这部电影的原著《幻世-3》,这部小说故事很不错,尤其是考虑到写作的年代,更为作者的想象力折服。但是因为看过电影,阅读这部小说显然不是很激动,如果看这部小说时没看过电影,也没有听说过这类情节故事,看的时候一定会觉得点子巨牛。所有因为我们大家阅历的不同,点子的好坏是因人而异的。
再比如说,就是电脑还没有普及但电视普及的年代,有一部叫《12点》的电影,男主邂逅女主,爱上了女主,不料却看到了女主被杀的场面,到了12点后,世界又重复过去24小时的内容,而且每到12点就重复,除了男主没人觉察这一点,于是男主开始追查并且营救女主。但是今天再看到此类设定,完全无感了,太多了。像近年的汤姆克鲁斯的《明日边缘》完全重复了此类设定,电影《源代码》也有此类设定的影子。
鉴于上面所说的内容,对于一部科幻小说的评价还有一个“公”与“私”的问题,所谓“公”就是大家普遍对一部科幻小说的“公论”,比如说大家普遍对《三体1》的评价非常的高,对此的探讨在网上多如牛毛。有一些“公论”非常好的的小说,如《海伯利安》、《神经漫游者》、《雪崩》、《光明王》等。所谓的“私”,就完全是自己的阅读体验,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思想不同,不同的人对一部小说的体验可能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感觉,这都很正常。所以,当我们的“私”与“公”相同时,这当然就没什么问题了,当冲突时,也不应觉得公论错了,或者是自己错了,这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只是人与人不同的一个正常现象。当然如果冲突的时候,我们有余力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查查大家为啥觉得这部小说好,这是很容易的,再和自己的感觉对比一下,其实也是很有趣的。
下面说一部不要说公论,网上基本上就没人提的,但确实为一部很好的小说,那就是刊登在《科幻世界译文版》上的《星辰舞》,很多读者喜欢这部小说,就在于它有一种蓬勃昂扬的精神气,这种精神气在科幻名篇《霜与火》里也有。小说通过对零重力舞蹈(即在失重情况下跳的舞)创立者的描述,通过她的奋斗,小说传递了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与众不同,之所以如此多的不堪(很多科幻对人类未来的描述都是黑暗的)还值得拯救,就在于“尽管看到了自己的所有的作为都毫无意义,但依然会去努力,去拼搏”,“对超越自身的目标不断地追逐”,“永远的追问无可解答的问题,并渴望这些疑惑能够早日得到解答”,“以抗争直面必败的命运”,这就是人类:持之以恒,自强不息。这部小说让读者体会到了阅读的快感,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冲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公论,另一方面也要珍视自己的感受,不应简单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对于一部科幻小说的评价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角度,比如作者的文笔如何,小说的表现形式怎样等等,应该说,一般小说的评价方式应该也是适用科幻小说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葛维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2130-149690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