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解析水资源

已有 281 次阅读 2025-5-13 07:3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解析水资源

                                                                                             葛维亚

      水资源是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冰川、雨水、生物圈水和大气水等。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利用好每一滴水。尽管水资源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但只有约3%的水是可饮用的,而大部分水被咸水和海洋所占据。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这主要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水源受到化学物质、重金属和有机废料的污染,导致水质变差,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的污染。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水循环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连续统一的水圈,同时也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在一起。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资源才能周而复始地补充更新,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连续统一的水圈,同时也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在一起。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资源才能周而复始地补充更新,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这种分布与我国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部和北部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大,而冬季和春季则相对较少。这种时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加上地区间的不均衡,导致了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当降水集中在一时段内,地表及浅层地下径流来不及排出,导致水位上升,形成洪涝灾害。例如,持续性的暴雨天气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农村地区的农田被淹,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山洪暴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干旱会导致农作物枯萎,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导致饮用水源短缺,影响人民生活;同时,干旱也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从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上看,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很少,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冰川和深层地下淡水人类很难利用,较易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仅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从水循环运动来看,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大气降水,除每年流入的径流量和分布在人类难以居住的热带雨林地区的水量外,每年全世界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仅有约9000立方千米。因而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人类应该珍惜水资源。

       从水平衡原理上看:全球水总量没变,但对一个地区来说有时候降水多,有时候降水少。某个地区在某时期内水量收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陆地上的某地区在不同时期,水量的收入与支出是不平衡的,但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的值趋于零,水量的收入与支出仍可达到平衡。也就是说全球多年平均水分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即全球多年平均水量是平衡的。

      全球水平衡状况如下:

1海洋水平衡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2陆地(外流区)水平衡为总降水量=陆地蒸发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3全球降水平均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平衡造成巨大影响。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但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多大影响,而只能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施加某些影响。

     总结多年治水经验,合理措施如下:

1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修建水库大坝、植树造林等)

2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的多寡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多年平均降水量;二是多年平均蒸发量;三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因为从循环角度看,陆地上的淡水主要来自海洋蒸发而形成的大气降水;从水平衡角度看,陆地上水量收入(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水量支出(多年平均蒸发量和多年平均径流量)是基本平衡的。

       世界各大洲在径流量大致等于降水量减去蒸发量,而川流不息的河流径流正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所以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一般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反之亦然。

       由于世界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海陆位置不同,地形因素、临近洋流及大气环流等影响,它们的气候条件不同,因而降水量和蒸发量也不相同,故径流量也各不相同。这样,使得全球各大洲或各个地区水资源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局面。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的特点是我国降水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准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

      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普遍紧张的原因在于: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并不多

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占水体总量的96.5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谈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休总量的2.53%,其中68.7%的是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是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仍难以利用的部分,液体形式的淡水,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地球有上13的地区是严重缺水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从各大洲的分布情况看,江河径流总量最多的洲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然而,人均水量的分配情况就不同了,南美洲人均径流量最多,超过世界平均值的55倍,而人口较多的亚洲和欧洲最少,只有南美洲的110

人口的剧增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水资源供应短缺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农业用水比1975年翻了一番,工业用水每年递增4%一5%,生活用水每年递均4%,使水资源的供应进一步紧张。

水污染日益严重

      在污染源不断增多的们况下,全世界遭受污染而无法利用的河流越来越多,地下水水质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大大降低了水的利用程度,加剧了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我国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原因是:

河流的径流量小(最根本原因),在我国6大区中,华北的径流量只比西北大些。同时降水又过分集中在78两个月,洪水期有大量河水白白流入海洋,不能加以利用,冬季、春季枯水期,径流量又太小,不够用。

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水土资源配合不佳是造成华北缺水的重要原因)。

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水土流失等加剧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程度。

       水,是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滴滴水珠、涓涓溪流、滚滚浪花、滔滔江河,我们的生活永远离不开水。为了不让我国的水变成比石油还珍贵的资源,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依靠科学提高对水资源的充分、反复的利用率。向周围的人的人呼吁:节约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1.  水资源总量: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亿立方公里)。淡水只占2.5%,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

2.  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当今世界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地处美洲大陆的加拿大、美国、巴西、哥伦比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中国、印度,地处非洲的刚果以及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拥有60%的世界淡水资源。而拥有40%约15亿世界人口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淡水不足的问题,这其中处于极度缺水状态的国家就有26个约3亿人口。

3.  水资源利用的挑战:水资源利用面临的挑战包括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目前,全球仍有近11亿人口没有洁净的饮用水。每年约有400万人由于使用非洁净的饮用水致病而亡,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了近11%,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并且面临着严重的利用挑战。

     跨流域调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它涉及到将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的水转移到水资源短缺的流域。这种做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下是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分析:

优势

1.  缓解水资源短缺:跨流域调水可以有效地将水资源从丰沛地区转移到缺水地区,从而缓解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跨流域调水可以促进潜在生产力的形成,推动经济增长。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有助于实现南北经济的共同发展。

3.  改善生态环境:调水工程可以改善受水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促进黄淮海地区的生态平衡,使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2

4.  提高生活质量: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等,改善当地饮水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劣势

1.  环境影响:调水工程可能会对水源区和调出点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长江调水虽然对总体径流量影响较小,但局部地区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2.  社会影响:跨流域调水可能会引起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土地使用权变更等问题。

3.  经济成本:调水工程通常需要巨大的投资,包括建设和维护费用。这些成本可能会对财政造成压力,并可能需要通过提高水价或其他方式转嫁给消费者。

4.  生态平衡破坏:调水可能导致原流域的水量减少,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例如,引水后,各个坝下游的流量已大大减少,可能会影响到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

       综上所述,跨流域调水在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实施跨流域调水项目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2130-1485476.html

上一篇:偏微分方程的解法
收藏 IP: 121.45.223.*| 热度|

7 檀成龙 宁利中 王涛 蒋大和 郑永军 孙颉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4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