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刘毅
2024年底,上海艺术家刘毅作了一幅画,画面上一棵梧桐树金黄的树冠整个被从树干上砍落在地,一位路人惆怅地从枝干光秃秃的树下走过……近年来,这样的场景不仅出现在画作中,也真实地发生在一些居民小区里——因为树木的枝叶遮挡了部分居民家的光线,一些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在进行修枝时,过犹不及地将整棵树“剃了光头”。
3月12日植树节前夕,由商业生态工作室在上海新天地广场举办的“共创2025,可持续的未来”主题绿色沙龙中,几位嘉宾结合近期上海不同区域马路上的梧桐树不同的修枝状况,就其美观性与科学性进行了探讨。《商业生态》杂志主编孙海燕介绍说,她曾听闻当年复兴公园刚建成时,来自法国的园艺师通过在梧桐树初生的几年有选择性地修剪其枝干,有效减少了果球和飞絮的数量,从而最大程度减轻了梧桐飞絮对行人的影响。
原来,大家眼里平常的梧桐修枝也是一门颇有讲究的学问吗?记者就相关问题请教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董楠楠团队的研究人员。
梧桐修剪不宜“一刀切”,应因地制宜
据团队成员叶俊介绍,上海比较常见的法式梧桐按植物学分类,属于二球悬铃木科。梧桐树生长快、树荫浓、耐修剪、寿命长,作为城市行道树几乎完美,但存在一个问题——每年春天其新叶上脱落的芽衣絮和果实成熟、果球破裂后产生的大量针状毛絮在空气中纷纷扬扬,对于花粉和粉尘敏感型人群很不友好。
出于防飞絮、防虫,以及促进梧桐树自身生长的考虑,通常的园林绿化养护主要有4种方法。相比于喷洒药剂、高压水枪冲刷、上树工摘除的操作难度而言,季节性的侧枝修剪在上海地区应用较为普遍,在每年冬春交替时期,养护单位会对梧桐树上一些大的侧枝进行修剪,以使树更多地垂直向上而不是横向生长。
由于在公众层面,梧桐树飞絮、飞虫或遮光的零干扰、零投诉是一个很大的诉求,受到实际所在地区的树木养护条件的差异化影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作为行道树的立地条件和公园、住区绿地的环境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会受到道路地下和地上市政管线、交通设施布设、邻近楼宇建筑功能和通风采光需求的影响,甚至还要和所在街区风貌传承保护的要求加以结合。像南京对美龄宫周边地区的梧桐树几乎不进行修剪,在10来年前进行过一次横侧枝的基本修剪后,每年都只对落叶进行清扫。由此,那些梧桐的枝条都往上长,飞絮也随之往上而不是往下走。由于美龄宫所处的地理空间属于山地片区,其本身对于乔木的养护要求主要体现在高度和密度上,对梧桐树的种植更多追求的是让其自然生长、分支之间形成竞争性的关系。
叶俊认为,对上海不同区域梧桐树的修剪要求不宜“一刀切”,而需因地制宜,较多地基于植物生态和城市文化美学的保护原则进行修剪。
城市绿化由“种”转“养”需综合型人才
董楠楠认为,过去30年的快速建设阶段中,中国城市绿化引进种植了巨大数量的乔木。当年是种,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养。近年来中国城市日益关注的大树修剪工作,代表的正是这个新的需求。眼下,树木的养护面临着几大问题。首先,它们的根系是否长得足够健康——因为紧张的城市用地决定了树底下根系空间往往极为有限,有时候导致树根透气不好,甚至因为一场暴雨后的排水不畅导致根系浸泡水中影响健康。此外,在面临来自病虫害、台风倒伏等危险的同时,树木往往不仅和市政设施管线在地下“打架”,而且与居民因为空中的阳光而“打架”。
“在高密度的城市里,有时候矛盾在脚下,有时候矛盾在头顶,人或城市与树争夺空间的情况很容易发生。”董楠楠说。在他看来,城市树木的养护水平不仅决定了大树能否生长得健康,而且决定了城市低碳发展的水平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树木修剪影响的不仅仅是美观与否的问题。
“我认识的植物园专家都反复提到过,就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而言,未来30年在中心城区很难再有大片的绿地建设,因此,可能应该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技术去探索如何使存量的树木能够生长得更健康、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董楠楠告诉记者。他向记者确认,从雁荡路一直延伸到复兴公园东面这片区域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是上海最早的法国梧桐种植区之一。解放后,上海第一批园林养护技工的梧桐树修剪手艺传承自法国的城市园艺传统。后者通过把梧桐树的主干发成4到5根次干,并不断修剪它们的侧枝,使其变成远看像一个中空酒杯的杯状树形,从而避免了侧枝发育的飘絮问题。
“在深圳和香港这些与新加坡来往较多的国内城市,从事以上这类工作的人被称为‘树艺师’。在香港,想要成为树艺师要先经过职业培训,然后通过考试获得认证。”董楠楠向记者介绍,参加树艺师考试的学员在培训中学到的不仅是简单的修剪,还有关于植物、市政工程,甚至像“台风来了该怎么办?”这类应急处理方面的知识。“它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新岗位,也是上海这样日益提倡生态发展目标的国际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人群。”董楠楠表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41506-147726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