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雾霾在升级 怎么办?

已有 2134 次阅读 2015-12-20 14:26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雾霾, 综合治理

       

        雾霾在升级 怎么办?

                都世民

雾霾似乎成了人们一块心病。这是为什么?

1.近几日京城再次发红色雾霾预警,学校停课不停学!学生放假在家与在学校有什么不同?孩子没人照顾,双职工又不放假,怎么办?

2.单双号限行,有车不能开,少开车坐公交是可行,有急事送病人只能找出租。有点不便,大家谅解。

3.有的企业、工厂停工,有的污染企业不能停,怎么办?现在不少是私营企业,不干活谁给钱养家渡日。

4.环保部门前些天说找到原因,没有几天工夫,雾霾反而升级。不是环保部门没有做工作,他们更着急!

5.马云戏说雾霾的视频在微信上广为流传,马云不担心阿里巴巴,他担心雾霾,他调侃官员,既然如此,马云为雾霾投点资,为民做点实事不是更好些吗!

6.官员不是不着急,市长发狠话却对不了现!怎么办?

                  一支香烟会爆表,说明什么?

近日央视报道买什么样净化器好?笔者仔细观察测试方法,PM2.5便携式测量线,手掌大小,测量速度同三用表差不多。让人见怪又不怪的是:一支点燃的香烟,在室内检测时,竟然会出现爆表,如果在大厂房内再测还会爆表吗?同一污染源在不同空间会得出不同结果,这样的测试说明什么?你不信吗!这是科学仪器。你不觉得它会误导吗?它会引导你无所适从。为什么这样说?

                  为什么一夜间雾霾会卷土重来?

当我在网上看到昨天PM2.5为一级,为何今日却超过200,原因在哪里?是哪家企业排污如此之大?是进京汽车猛增吗?是那里化工原料散发的污染突增吗?如此之大的北京城,怎么会有突变的污染呢!环保部门走遍北京城,手拿PM2.5测试仪,能找到原因吗?笔者认为找不到。这是因为雷达可以给出空中云图,但给不出云图形成的机理?当云层密布在京城上空时,很少的污染源有可能测出较高的值,因为这时人们如同在“大房间”里,云层越低测出的值会增加!

                 用复杂性思维综合治理雾霾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微观层面剖析雾霾成因有必要吗?”首发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63532.html。笔者认为环保管理人员用肉眼可以找到空中烟尘、工地的灰尘、工厂排出的污水、农田烧结杆、市场烧烤烟……。你们看不见农田的化肥被蒸发的无色气体,你们看不见污水被蒸发的气体中有污染粒子,你们看不见垃圾场散发的气体中的微细粒子,你们看不见北京城四周空气中的污染粒子,它们会随空气流动,……。你们有环保研究所可以研究微观粒子,但是分工太细,有经费限制,有跨学科难题,……。

近日科学网发表“中国科学家发表雾霾致病机理研究成果”一文,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4141.shtm

这一信息有双重效果:一是提醒防雾霾别致病;二是添堵,怎么防?不出门、戴口罩、买净化器、少活动,不开窗,这些管用吗?有专家说雾霾会减少寿命五年。真的是这样吗?我不信。因为科学家在微观层面研究污染粒子进入生物体渠道和后果,是实验室结果,要推广到人,要在宏观层面说致病或致癌,还有好多工作要做。他们要建分析模型,要跨时空链接,要分析计算验证分析模型,再做试验验证。这些事情不是短时间能解决,希望媒体报道要注意这些问题,要综合治理,做过细工作,有些问题急也没有用。只有大家的事大家办,国家层面组织多学科,集中力量尽快破解难题,测试方法需要改建。专家发声要注意分寸。不必惊慌,雾霾要治理,但是雾霾不会让每个人都致病。要注意增强抵抗力。相信国家和政府会逐步解决的。


                都世民

雾霾似乎成了人们一块心病。这是为什么?

1.近几日京城再次发红色雾霾预警,学校停课不停学!学生放假在家与在学校有什么不同?孩子没人照顾,双职工又不放假,怎么办?

2.单双号限行,有车不能开,少开车坐公交是可行,有急事送病人只能找出租。有点不便,大家谅解。

3.有的企业、工厂停工,有的污染企业不能停,怎么办?现在不少是私营企业,不干活谁给钱养家渡日。

4.环保部门前些天说找到原因,没有几天工夫,雾霾反而升级。不是环保部门没有做工作,他们更着急!

5.马云戏说雾霾的视频在微信上广为流传,马云不担心阿里巴巴,他担心雾霾,他调侃官员,既然如此,马云为雾霾投点资,为民做点实事不是更好些吗!

6.官员不是不着急,市长发狠话却对不了现!怎么办?

                  一支香烟会爆表,说明什么?

近日央视报道买什么样净化器好?笔者仔细观察测试方法,PM2.5便携式测量线,手掌大小,测量速度同三用表差不多。让人见怪又不怪的是:一支点燃的香烟,在室内检测时,竟然会出现爆表,如果在大厂房内再测还会爆表吗?同一污染源在不同空间会得出不同结果,这样的测试说明什么?你不信吗!这是科学仪器。你不觉得它会误导吗?它会引导你无所适从。为什么这样说?

                  为什么一夜间雾霾会卷土重来?

当我在网上看到昨天PM2.5为一级,为何今日却超过200,原因在哪里?是哪家企业排污如此之大?是进京汽车猛增吗?是那里化工原料散发的污染突增吗?如此之大的北京城,怎么会有突变的污染呢!环保部门走遍北京城,手拿PM2.5测试仪,能找到原因吗?笔者认为找不到。这是因为雷达可以给出空中云图,但给不出云图形成的机理?当云层密布在京城上空时,很少的污染源有可能测出较高的值,因为这时人们如同在“大房间”里,云层越低测出的值会增加!

                 用复杂性思维综合治理雾霾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微观层面剖析雾霾成因有必要吗?”首发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63532.html。笔者认为环保管理人员用肉眼可以找到空中烟尘、工地的灰尘、工厂排出的污水、农田烧结杆、市场烧烤烟……。你们看不见农田的化肥被蒸发的无色气体,你们看不见污水被蒸发的气体中有污染粒子,你们看不见垃圾场散发的气体中的微细粒子,你们看不见北京城四周空气中的污染粒子,它们会随空气流动,……。你们有环保研究所可以研究微观粒子,但是分工太细,有经费限制,有跨学科难题,……。

近日科学网发表“中国科学家发表雾霾致病机理研究成果”一文,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4141.shtm

这一信息有双重效果:一是提醒防雾霾别致病;二是添堵,怎么防?不出门、戴口罩、买净化器、少活动,不开窗,这些管用吗?有专家说雾霾会减少寿命五年。真的是这样吗?我不信。因为科学家在微观层面研究污染粒子进入生物体渠道和后果,是实验室结果,要推广到人,要在宏观层面说致病或致癌,还有好多工作要做。他们要建分析模型,要跨时空链接,要分析计算验证分析模型,再做试验验证。这些事情不是短时间能解决,希望媒体报道要注意这些问题,要综合治理,做过细工作,有些问题急也没有用。只有大家的事大家办,国家层面组织多学科,集中力量尽快破解难题,测试方法需要改建。专家发声要注意分寸。不必惊慌,雾霾要治理,但是雾霾不会让每个人都致病。要注意增强抵抗力。相信国家和政府会逐步解决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39385-944673.html

上一篇:为何至今才发现“超级地球”
下一篇:建言《辞海》出版社
收藏 IP: 114.243.6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