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跨学科读书是找答案吗?

已有 2355 次阅读 2020-4-27 13:30 |个人分类:文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跨学科读书经验, 眉山论剑, 北京大学教授, 评论

跨学科读书是找答案吗?

Is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an answer?

-----议北京大学教授陈平跨学科读书经验一文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北京大学教授眉山论剑陈平发表的跨学科读书经验一文。

关键词:跨学科读书经验眉山论剑北京大学教授,评论。

 

 

2020-04-15眉山论剑陈平发表一篇文章跨学科读书经验刊登在以下三个网络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15/11/535749_906177851.shtml  2020-04-15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020122635309922&wfr=spider&for=pc2020-04-15 

3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87638  2020-04-15 11:38

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因为“世界读书日”来临,应北大出版社编辑邀请介绍跨学科的读书经验与各位一同分享。

读书的经验是什么?

1)读什么书陈平教授介绍了三夲名著: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

     

图片120200427-2.png图片120200427-3.png

 

2)阅读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科学方法:他认为科学方法有两大主流,即原子论和演化论原子论的最新典范是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他的书奠定分子遗传学的微观物理基础,也是他研究金融,作为中观基础的大数原则的数学基础。

演化论的经典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细读这些著作不是关注什么优胜劣败或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而是关注观察对象和方法。为什么达尔文选择远离大陆的岛上物种作为观察对象?因为可以简化潜在的因素,突出环境对物种结构和功能演化的影响

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站的视角更高。如何理解原子论的空间结构和生命有机体时间演化的发展方向,就不是中国文化简单的整体论,而是在分析微观结构的基础(物理学中的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与宏观热力学和决定论混沌之间的量变到质变的跃变。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思维,才能科学化,被物理学的复杂系统做成数理模型。

3)读书方法:要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4)跨学科从一个学科提出的问题,可以到其他学科找答案


为什么要跨学科?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在他的文章中明确指出,从一个学科提出的问题,可以到其他学科找答案。这句话含有跨学科读书的目的,尽管跨学科读书的目的,这不是唯一的,至少这是一个目的。笔者认为跨学科读书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1.为生活而求知2.为学习,寻根求源和扩大知识面3.为工作,扩大视野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科学探索必须跨学科。也有人为自己的兴趣而扩大知识面,因此而跨学科。如果说在自己本学科遇到的难题,想在别的学科中去寻找答案,能找到吗?这就有点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很困难。

笔者在工作岗位上,因为工作的需要而跨学科,不得不这么做。这种跨学科,目的性很强。作为雷达的研究者,尽管在学校没有学习雷达在核辐射的情况下,如何保护?也不知道核辐射到底有什么危害,这就必须去了解核辐射是怎么回事,这是找答案吗?有这个因素,确切的说是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和实施的方法,根本谈不上答案,因为不知道怎么回事,问题也提不出来,只有在学习了核辐射的危害才能够提出问题,例如测量温度、压力、电磁脉冲等参数,而且必须是自动化测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学习测量方法,安排自己的工作,答案是在实验以后,所以跨学科不等于是寻找答案。

退休以后跨学科就不同了,是为了生活的需要,想了解老年人的疾病发生的原因,进入了脑科学,跨学科以后却有了兴趣,就花了几年的时间,首先关注的科技前沿报道,积累了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去寻找新的书,使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在这种情况下,萌发了寻找与自己专业的交叉点,也就是说想将自己学科的知识与生物医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是不是在寻找答案呢?不是,是在寻找自己专业新的应用,希望有所发现,这个目的似乎已经有所眉目,可是要证明这些发现的时候,却感到很困难,因为生物细胞与宇宙中的材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而且从来没有人去研究生物细胞在电磁波的作用下是怎么回事儿,又怎么可能去证明生物细胞是天线?直接证明不可能,那只能间接证明,这个答案就更困难,因此就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进行学习、整理、综合,而且要让表达方式能让别的学科接受。尽管如此,要想让有关方面重视是很困难的,首先发表文章没有地方,也没有资金,发一篇论文要几千元?而且交叉学科的文章,让审稿人很难办。撰稿人也很困难。只能在傅客文章中去表达,可是这种文章它没有版权,发表本身就很困难,要想保留下来,那就更困难。在什么网站发表?这也有一个摸索过程。不同的网站对同一篇文稿,会有不同的审查结论,让你无法判断不能公开的原因。如果写的文章不能公开,你的发现还有什么价值?不考虑版权问题,只考虑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同一问题,促进科技的同步发展,以此为目的,也就是说,在资金上没有付出,也没有收入,这在心理层面有一个安慰。

跨学科读书方法的讨论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认为,要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从薄到厚,从厚到薄。这是一种形象比喻。陈平教授认为,要研究科学方法两大主流是原子论和演化论原子论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他奠定分子遗传学的微观物理基础,也是他研究金融作为中观基础的大数原则的数学基础。演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研究他的观察对象和方法。为什么选择远离大陆的岛上物种作为观察对象?因为可以简化潜在的因素,突出环境对物种结构和功能演化的影响。确实这方面问题很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感想,和不同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科也有每个学科的特点

笔者却认为陈平教授提出了一个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就是微观与宏观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这是生物医学与其他学科,共同关注的地方,至今这方面问题并没有解决,生命的起源,人的意识怎么产生的?人的眼睛里边的眼球与视网膜,是两个不同层面,宏观与微观到底是什么关系?生物学有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两种研究方式,是不可能复原的。

在物理学中,从夸克到宇宙,爱因斯坦的理论能够统一吗?爱因斯坦的理论能统一大小宇宙吗?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到底是什么力?物理学中现在所说的4种力,包括这个力吗?陈平教授把原子论的空间结构和生命有机体时间演化的发展方向关联在一起,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整体论是简单的,应该在分析微观结构的基础(物理学中的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与宏观热力学和决定论混沌之间的量变到质变的跃变。实际上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陈平教授的方法能解决吗?笔者认为不能,关于这个问题,在自然科学范畴普遍存在,现在已经有几种方法,例如介观论、同步理论、M效应分析法、量变到质变的跃迁,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方法能够统一自然科学当中的微观和宏观的关系吗?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本身就矛盾,至今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宇宙的起源与生命的起源至今也没有搞清楚。陈平教授读的这几本书,也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仍然看不到解决的希望。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来破解这一难题。

按理说陈平教授应该谈点新冠病毒与全球经济的关系,这是个跨学科问题,也是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发表高论,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看?这两者之间是怎么关联?用什么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两个方面是在同一系统中吗?是看微观还是看系统?怎么找到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连接链条?这就是大小宇宙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天人合一需要解决的解释的难题。中国文化的系统论或整体论,绝不是简单,是异常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某些理论,来否定我们中国文化的系统论或整体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39385-1230412.html

上一篇:跨学科读书的必要性
下一篇:日光与新冠病毒有什么关联?
收藏 IP: 1.91.247.*| 热度|

2 王安良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