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微波天线试验数据为何难重复?

已有 3195 次阅读 2016-10-29 14:54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徐星, 韩春雨, 微波天线试验

微波天线试验数据为何难重复?

都世民

鉴于有些网友对我提出的:学术问题的异议是常见的。试验数据不重复是正常的。不能理解。笔者讲述自己的专业实践,以理服人。对于少数网友不理智,说什么“糊塗人”、“荒谬的话”等不适之词,希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注意自己言词,这是一个人应该注意的修养。关于张田勘的文章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1.笔者不认为西方宗教能指导自然科学的学术争呜,应按照“百花齐放 百家争嗚”的方针处理。现在13位质疑学者准备递交质疑论文,是符合国际论文质疑惯例,也符合我国前辈科学家治学原则。少数人想借助媒体炒作学术争鸣是不恰当的。2.关于科普尔的哲学思想用到学术争呜也是不合适的。此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特别在现时张田勘的做法应该批评。

一篇论文的数据为何要化半年多时间?

笔者曾在TIEE on-MTT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论文理论部分是陈敬熊院士提出的,他用积分方程法给出经典矩形补片微带天线输入阻抗的解析式。笔者首先验证国外学者给出的结果。文中列出一数据表。笔者按数据制作试验模型,分别一一测试,发现数据不能重复。阻抗特性趋势是对的。

于是寻找原因:

1.用多仪器测试:先后用阻抗测试仪、标量网络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测试同一模型。发现数据不重复。当年我所只有阻抗分析仪,后来有引进的标量网络分析仪。数月后又听说部里刚引进的矢量网络分析仪。

2.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微带天线是与国际上所述方法一致。用这种方法不能让模型数据重复,其原因如下:

a)仪器校准比较复杂,每次校准后状态不能保证一致,仪器系统夲身有误差;

b)波导同轴转换公英制转换有误差;

c)接头拧紧程度有误差;

d)测试时周围环境有影响,电磁波肉眼不可见,很难消除周围的反射或散射波影响;

e)测试时人必须离开被测天线,有时数据异常,又不得不去检查被测件,测试是全自动,人不能中途干预,使试验数据难重复,要反复测试。而测试是收费的,又不能不节省时间。

f)补片上激励点位置对阻抗特性影响甚大,可是安装焊接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g)覆铜板与接地板有间隙,不可能完全贴合,对测试数据有影响;

h)覆铜板的介电常数是由厂商提供数值,为了数值准确,对同一批次覆铜板还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精确测量。

i)国内覆铜板与国外覆铜板不可能一样,也会导致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有误差。

综上所述,通常业内专家给出的试验数据误差在1%到3%。不可能完全重复。特别是谐振点频率和相位值反转非常敏感,几乎不能重复。

解剖微波器件商品为何数据不一致?

笔者曾对国内外微波天线及器件商品进行解剖。众所周知,作为微波器件商品特点是通用性、批量生产价格低、重复研制不必要、有时组合件要用,连接不上,必须仿制。然而仿制时就会发现所有商品都有调整件,只要一打开,通常还不了原,实际上是试验数据不重复。如果不打开可以退货或更换。通常用x光透视获得内部尺寸,由于有阴影,尺寸无法准确。于是用线切割技术剖开,获得精确尺寸。按图纸生产仍然性能不吻合。很明显厂商考虑保护知识产权,不让购买者轻易获取商品关键数据。

后来发现有的器件在设计上有意选择临界点,给出相关尺寸。一旦公差累积效应就无法达到原指标。因此我国科研人员都应该有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不要怕风言风语,心中无鬼不怕鬼,我自坦然面对!

屠吆吆及其团队的原创性发现,以身试药献身精神,获得迟到的诺奖。金融界分析我们获得的经济效益太低,其原因是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韩春雨的发现不能重蹈复彻。一定要申报国家专利,受法律保护。屠吆吆没有在所谓顶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不是有人怀疑她的资历吗?难道世界上伟大科学都是名校、名机构、名科技世家资历吗?

《自然》刊物无权规定论文作者在给定时间对任何人无条件教授试验所有环节。该刊也不能保证所有论文都准确无误。包括笔者曾经质疑的北大第六感官论文和美国D.smith发现的双负人工电磁材料的论文。也不是无问题可言。也不是该领域封顶论文。因此笔者认为《自然》是顶级刋物的说法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可能也封不了顶!

试验不重复不能说别人学术不端

重复别人的试验目的,有多种意图:一是验证发现是否确切;二是有无进一步研究价值;三是不相信别人会做出来,挑毛病,看不起别人。多种想法是存在的。如果论文是造假就要揭露。笔者在新浪网和科学网曾写多篇博客质疑东南大学崔铁军声称试验证实“人造电磁波黑洞”存在,给出多幅彩图无文字详述。通过媒体和少数人以长江学者名义、科学家冠名大加炒作,美国《科学美国人》也发文报道。此后又再次以大型反射面天线为背景再次炒作。这是典型不诚实。试验不重复不包括这种情况。数月后笔者从10000个科学难题.信息卷中发现他自己写的文章承认没有试验证实。

笔者质疑《自然》刊文,作者D.smith论文中试验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试验方法用的是近场,没有考虑环境影响,数据不能重复,只要改变间距和架设高度,以及架设装置,数据不会重复。但負折射率的确是作者的新发现。二是论文作者没有考虑场的相位变化。三是正折射率与负折射率之间存在零折射率却给不出结果。以致香港一大学论文说出保角变换有72种的孙悟空神变术的错误结论。

今年科技日报还曾刊登该材料制的隐身帽。总编特地圈点。其实该文有明显错误:将微观层面图形不加标尺,误导读者以为宏观层面已研制成。其实该技术是有一定应用空间,但不宜过分解读,要解决一些根本性难题。

综上所述,对别人论文质疑是常见的。国内外期刋都有质疑文章和作者更正。也有学术会议讨论。用自证清白、不重复就是垃圾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研究员徐星的说法意味着什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日前曾表示,韩春雨发明的基因编辑技术有可能开辟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这让热望中国第一的媒体有了大力渲染民族自豪感的机会;作为一个来自省属院校的不知名学者,在占用很少资源的情况下,却做出巨大的成果,再次凸显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现象:知名高校和普通高校,大型和小型研究机构在资源占有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性;当然,最重要的关注点是韩春雨NgAgo论文可重复性争议,这不仅仅涉及科学本身的问题,还涉及相关机构的利益,乃至科学界的诚信问题。

他的话告诉读者:

1.不知名学者、占有很少资源的高校能还是不能做出巨大成就?

2.知名高校和普通高校,大型和小型研究机构在资源配置上有明显差异,是否决定了普通高校和小型研究札构因条件差就不能做出巨大贡献!小米加步枪与美国联军的飞机加大炮,在朝鲜战场的较量,中国输了吗!

3.韩春雨NgAgo论文可重复性争议是学术问题还是打假为何不亮出自己观点?如果是学术问题应按国际惯例,质疑人应向《自然》子刊提交质疑论文,经刊物审定是否夠发表水平,如果不能发表说明质疑者水平不高。如果质疑论文发表,说明审稿人误判。作者应该回应,如果有错应在刊物上更正。如果不认为有错可以不更正。应由学会处理。

4.至于是否涉及科学诚信问题,还涉及相关机构的利益。

取决于是否有造假证据。如果没有造假,韩春雨和所在单位完全有必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确认,并请求法律保护。中国不可能无法鉴定该技术的原创性和实用性,以及潜在的开发价值。这不是少数人利用媒体介入学术争呜就能干预的。中国对未来《自然》子刊调查结论不会不关注。至于论文处理当然由刊物定论。可是技术本身是否结论一致,要等相当长时间。才会有最终结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39385-1011610.html

上一篇:请教科学网总编
下一篇:科学家真的证实人的灵魂真实存在吗?!
收藏 IP: 221.216.155.*| 热度|

3 蔡小宁 邹谋炎 杨洪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