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为自己的某留言作个备份

已有 3243 次阅读 2014-10-31 20:51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题记:
   这是我在科学出版社东北分社社长张震老师博文后面的留言,这里作个备份。
   中外出版社对于学术专著选题论证的显明区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04814-840117.html  


   张老师好,我读了您的几篇博文,觉得您对我国出版的现状、具体的流程和存在的问题都介绍得很好,但是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法吗?
   说个具体的事情吧:您是科学出版社的分社社长,又是科学网的博主,现在科学网上就有一位李兆良老师有很好的著作,却很难在国内出版。我自己就在科学院工作,曾经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过三本书,我也认真读过李老师的博文以及他的两本书,应该还不算是空口说白话吧。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您会怎么办呢?您有出版的权限,也有资源找到合适的专家,李老师的工作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您能说说,面对这样的情况,您会怎么办呢?


   更多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考:
推荐《坤舆万国全图解密》和《宣德金牌启示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827756.html  
李兆良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74084  



补充:与张老师的几次交流

[1]张震  2014-11-3 10:12    
姬扬老师好,通常对于好的成果且没有出版经费的话,我们会建议并协助老师申请出版基金。自然科学类的可以申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社科类的可以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如果申请成果,出版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像李兆良老师般的颠覆性发现,基金评委恐怕没有魄力和勇气做出资助出版的决定。


[2]姬扬  2014-11-3 14:32    张老师好,谢谢答复。
我仍然有一点疑问:明知道是颠覆性的发现,却希望基金评委拿出魄力来做资助决定?不过一本书、三五万元的事情,社长居然无法做主?所失甚小,而所得甚大,因为可能的一点风险而放弃重大的利益,我很困惑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必张老师也确实有难处,祝一切顺利。


[3]张震  2014-11-4 10:54    姬老师好,官方的出版基金资助作者时,一是要考虑作者背景,海外的自主研究人员肯定不优先考虑;二是评委要对评选结果负责,求新也要求稳,颠覆性的发现真不一定敢做出资助决定。我是分社长,所有选题必须经过总社论证。我同意了,论证会不会同意。而且东北分社以工科为主,社科类图书不允许我做。如果李老师着实有意在内地出版著作,愿意提供报选信息给我,我可向社科人文分社推荐。

       

[4]姬扬  2014-11-6 09:21    张老师好,谢谢提供相关信息。
李老师就在科学网上,我只是读过他的书和博文、觉得很好就向相关人士推荐而已。
科学网不肯精选,科学出版社也自有难处。李老师自己当然也不肯自降身份,甚至有可能认为会自取其辱。
李老师的发现已经公开,认可与否也就不过早几年晚几年的事情而已。
中国的历史,中国人的发现,影响当代人世界观历史观的大事情,我本以为,任何一家国内出版社,如果能够率先出版这样的图书,都会与有荣焉。谁知道大谬不然!
张老师的困难我了解,你只能做工科的图书出版,不能搞其他的:各人有各人的地盘,跨界经营是不允许的。
原本无须回答我这些问题的,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打发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再说,我也只是个局外人,出版不出版,于我何干?聊尽人事而已。
言尽于此。感谢张老师的回复,祝你一切顺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9915-840154.html

上一篇:私企搞航天:白手套也不容易
下一篇:从塔诺季等《量子力学》的中译本(刘家谟 陈星奎 译)想起
收藏 IP: 124.193.162.*| 热度|

4 李轻舟 武夷山 李兆良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