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委员会刚刚颁布了2018年三项自然科学奖的获奖人,当然又是掀起了一场讨论的热潮。我也不能免俗,随便说几句。
能不能得到诺奖,跟经济等因素有弱相关性,跟评委等因素有强相关性,也跟社会大环境有关。就说这个谁该得谁不该得吧,每年都要扯啊扯的,其实没什么好扯的,就看评委们的高兴——每次都让你们吃瓜群众猜中了,我评委的脸上也不好看吧。给谁不是给啊,俗话说得好,“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还有一句话,“这世界上最难找的是钱,最好找的是借口”。陈列平该不该得奖?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评委说了才算。威廉姆斯该不该得奖?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评委说了才算。你甚至都无法同时为评委就这两位不能得奖的原因进行辩护。什么idea最重要啦,什么首发权最重要啦,都是借口,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比如说,我记得前几年有个华人科学家姓周的(好像是女的,或者夫妻都有贡献),不仅文章是第一作者,还是独立课题组,结果呢?不还是没有得奖吗?
诺奖有着强烈的放大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那位周姓华裔科学家,谁还记得她?就是索末菲,又有谁记得他?
另外,我觉得,今年女科学家有两位获得诺奖,这不是统计涨落,而是很可能跟米兔运动(MeToo)和贝尔(Jocelyn Bell)有些关系。贝尔就是发现脉冲星的那个女研究生,导师得奖了,天文界从一开始就有很多支持她,可是几十年都没有什么结果,今年刚刚得了一个“科学突破奖”,这跟最近几年国际上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有关。我不是说,这两位女科学家不应该得奖,我想说的是,她们今年能够得奖,应该是有一些这方面的原因的。
感谢李精益老师的提醒。
周芷 (分子生物学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1%A8%E8%8A%B7/8236786
周芷,女,1943年出生于中国湖南,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院教授。
1965年周芷从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75年进入冷泉港实验室;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Phillip Sharp和Richard Roberts,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断裂基因(splite gene)。然而,该发现在 1977年《细胞》杂志第11卷第4期发表时,论文领衔署名的作者是出生在中国湖南(后来从台湾旅居美国)的女科学家周芷,而获奖的Roberts根本就未署名。第二篇论文发表于同年同一杂志第12卷第1期,第一作者仍是周芷,而作为实验室同事的罗伯茨则署名在最后(很像大多数文章中通讯作者的地位)。诺贝尔奖委员会把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达28年之久而不愿加入美国国籍的周芷排除在外,人们自然纷纷不平。
相关专题:2018年诺贝尔奖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姬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9915-113884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