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关于“根叔”的离职演讲(2014-05-06)

已有 2955 次阅读 2014-7-18 11:04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国, 朋友, 文章, 改革开放, 李培根


有朋友发来李培根院士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位置上退下来时发表的演讲,让我谈谈看法。读后匆匆给了如下简短回复:


根叔的文章读过多篇,相信这不是最后一篇。根叔很坦然,“上台终有下台时”;根叔很真诚,“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根叔有自责:“在对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我做得太少”;根叔有歉意:“我的官僚使学校失去了纠正的最佳时机”;根叔有惭愧:“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根叔有无奈:“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无谓的微妙之中”;根叔有希望:“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根叔有疑问:“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那块领地——教育,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根叔不会离开:“稍许停歇,让灵魂跟上”。


朋友读后不太满足,认为我讲得有些发散,希望能集中某一点谈谈。便又多写了些文字。


应该说根叔很努力了,留下那么多遗憾,也算是他对人生追求的不满足吧。未能做到的事有他的责任,如“学位门”事件,发生这类事,校长的责任是无法切割的,只有承担和反省;有些目标应该努力,但需要时间和过程,根叔可以承担,但不能全怪他,如“未来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这样的长远使命,不是一两任校长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还有些则很难怨他了,如“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这恐怕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也不仅是学校才有的问题,“官本位”这个大环境已使整个社会都蒙受其害,自然会折射到校园里,在科技界、教育界也官场、学场不分,负面影响更甚,根叔可以自责,但也仅此而已,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畴。


你认为我讲的“点”太多,希望集中一点,这本身倒是一个值得说一下的话题。根叔的告别演说确实涉及了许多方面,谈了他的遗憾、自责、惭愧、疑问、无奈、歉意,也包括坦然、坦诚、希望等,读过之后的感觉是让这样一位院士级别的优秀学者操这么多心是否过于沉重,他的强项在哪里呢?无论根叔做得如何,我都认为有些勉为其难,让学者在中国做大学校长实在不易。


记得曾读到过一篇文章,介绍杨福家院士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但任校长的事。2000年,杨福家得知道自己将成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执行校长,便问了校方两个问题。第一是“有没有义务弄钱?”校方答:“没有”:第二是“要不要主持日常工作?”校方答“不要”。杨福家有些不解,“既不要弄钱,又不要主持日常工作,那为何请我?”校方回答:“就是需要你的头脑。”杨福家在英国做了多年校长,确实没有过多地在超越教学范畴的事上操心,能够做到如此,他的体会是,一要照章办事,到诺丁汉大学的第一天,学校就发给他一本“学校章程”,有了章程,处理问题就会比较单纯,依据、决策都明明白白,操心的事自然会少;二是权力制衡,涉及到学校重大事务,都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这也是照章行事的一部分,体现了权力受制度笼子的约束,无法越界办事。


根叔留下那么多遗憾,许多事不管是否能作好,都体现不出他的特长,不是科学大家的头脑珊擅长之事。“自习要抢座位;图书馆关门时间太早;食堂饭菜的质量怎么变差了,到底是不是没赚学生们一分钱?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偌大的校园居然没有一个游泳池;有些运动还得交钱;自行车常常被偷;夏日彻夜难眠:”,这些问题该解决,但若是让根叔整天操心这类事,又如何去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事呢?


“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若是学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该不是这样的结果。还有“学校却没能给他们足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部分教师还缺乏像样的办公和实验条件;有一些青年教师收入低、压力大,有很多新进教师眼巴巴地盯着‘周转房’;”,“离退休人员,收入低,生活拮据。尤其是有些空巢老人,贫困、身体不好、无人照顾。”等等,真是太难为做了一辈子学问的根叔院士了。


中国的深化改革,教育体制应是重点领域,事关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如何让根叔们少些遗憾,多些成就,尽其所长,照章行事,充满希望,要做的事很多。无论是社会的整体体制环境,还是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包括具体领导者的协调能力,都需要不断改进、探索、完善,“根叔”们需要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用心、推进。说起来有些抽象,实际上也不复杂,如根叔所言,仅关乎实事求是。


 

离任演说  李培根  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长,尹汉宁部长,喻云林局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好!

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喜庆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新校长丁烈云教授。首先,我向丁烈云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相信在党委、在他和路钢同志的领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新的辉煌。

此时此刻,我要衷心感谢中组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这些年给予我的一切,不管是信任、支持、宽容,还是批评;特别感谢路钢同志的智慧、魄力、贡献以及与我合作时表现出的忍耐。自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理解,感谢亲朋和同事对我的支持、鼓励以及类似于 “上台终有下台时” 那样始终萦绕在我的耳际的箴言。

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给学校留下的遗憾,也给我自己留下的诸多遗憾和歉意。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我没能把“船舶海洋”四个字写大;文科若干学科的发展没有显著变化;医科还欠缺高峰;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还未动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还未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我希望“让学生自由发展”,但总体上多数学生可能还是未脱离那种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对这些我不能不表示遗憾和歉意。

我希望学生们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既要知道革命先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未来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为了未来,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在对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我做得太少,于此只能感到遗憾。

这几年,生活在这个校园里的孩子们没少抱怨:自习要抢座位;图书馆关门时间太早;食堂饭菜的质量怎么变差了,到底是不是没赚学生们一分钱?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偌大的校园居然没有一个游泳池;有些运动还得交钱;自行车常常被偷;夏日彻夜难眠;如此等等。我们的工作没能做好,或迟迟才做,我要表示遗憾与歉意。我不仅感到遗憾且颇为痛心的一件事就是所谓“学位门”事件。记得有一次我出面与学生对话时,我还反问,为何好多学校如此,其它学校的学生不闹,而我们的学生意见这么大?因为我以为其它大学的独立学院与我们独立学院的情况一样。后来有一位干部告诉我,有的学校的确不一样。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真是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而且我的官僚使学校失去了纠正的最佳时机,伤害了部分学生及校友的感情。

谁都赞成大学生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但是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有的同学逃避现实社会,让自己龟缩在虚拟的现实中;少数同学欠缺起码的公德;有的人把入党当成实现自己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也有人不自觉地成为别人或者某种权力的工具;凡此种种,当看到某些学生心灵田园荒芜的时候,心灵被役使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我们的人格教育是有缺陷的。长期以来我们党提倡“实事求是”,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中,究竟给他们灌输了多少不实事求是的东西?我也曾希望我们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不要被意识形态所淹没和遮蔽,也曾想过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然而,作为校长的我却胆怯了。如今只能徒有遗憾了!

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么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我甚为遗憾的是,教师们支撑了学校的发展,给足了学校的体面,而学校却没能给他们足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部分教师还缺乏像样的办公和实验条件;有一些青年教师收入低、压力大,有很多新进教师眼巴巴地盯着“周转房”;另外有些中老年教师为他们的工作量算计时,其体面和尊严几许?作为校长,我没能在发展与维护他们体面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实在对不起!

还有我们的离退休人员,收入低,生活拮据。尤其是有些空巢老人,贫困、身体不好、无人照顾。他们可是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们,理应有尊严地安度晚年。部分离退休人员希望在校园里建专门的“老年公寓”供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们度过余生,但我没有同意,至今依然不赞成。然而,我又拿不出办法让他们摆脱困境。对此,我只能仰天长叹,空有遗憾!

很多教育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大学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我很赞成!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努力。当自由、“实事求是”的欲望和良知被某些僵化的意识所遮蔽时,作为校长的我还是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只是一个学生愤怒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绕:“也许校长大人日理万机,哪能管我们这等屁事!”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这些年,我们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民生而感到资金的困扰,但朦胧中我似乎又感觉到白花花的银子在暗流中对着我窃笑。我奈何不得,徒有遗憾。我感到遗憾,大学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无谓的微妙之中。其实,要改变此一现状无关乎意识形态,只关乎实事求是。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技大学中的那些遗憾!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再次真诚地向你们告别!告别大家,我得稍许停歇,让灵魂跟上;我得继续求索,让灵魂安顿何处?我当然会继续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那块领地——教育,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

未来我将与大家一起,为崛起的华中大,为独立、自由、责任的华中大而祝福!


谢谢大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812667.html

上一篇:安徽铜陵气象公园(2014-04-28)
下一篇:听丑纪范院士谈预报问题(2014-05-19)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2 李宇斌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