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海外来信---再谈数值天气预报(2013-12-18)

已有 2959 次阅读 2014-7-16 12:57 |个人分类:文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天气预报


发了《美国与欧洲数值天气预报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后,收到了一些同行们的反馈意见,其中有一封信来自奥地利气象局负责数值预报研发工作的华裔科学家王勇先生,除了对文中的主要观点表示认同外,也谈了一些他的看法。

 

先是介绍了欧洲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也存在的危机意识,占据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头把交椅多年的ECMWF并无安稳之感,鲁迪先生发表了那篇文章后,他们也进行过仔细讨论。这倒是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对一篇新闻报纸上发的文章能引起如此关注,确实能反映出对外界相关信息的特殊敏锐性,值得我们借鉴。情况不明,继续走下去会失去方向感,不分析、学习别人的长处,也难以持续进步。相比之下,我们还谈不上居安思危,居危则更应学习、创新、思变。

 

欧洲中心的危机感有来自外部的,如美国这样的科技强国;也有来自内部的,如英国气象局所表现出的突出实力,且这种技术上的挑战最终有可能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信中还讲到欧洲数值预报发展中的人才基础和组织结构,是这样介绍的:

 

“鲁迪在他的文章里没有注意到一点,就是欧洲各个国家气象局里雄厚的数值预报(业务和科研)的人才积累为欧洲中心提供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我们局目前就有三人在那里工作。欧洲大部分中小国家的气象局里都至少有一个5-20人从事数值预报研发及业务的团队,而且他们之间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联合起来形成数值预报协作联盟(如,ALADIN,HIRLAM,LACE,COSMO)和欧洲中心一起开发数值预报模式及应用。他们之间的模式系统都是经协调同步更新版本的。在欧洲大约有600-700专门从事数值预报业务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布在各国的国家气象局里。这样一支有组织的老中青结合的有着数值预报业务经验的雄厚人才资源,是美国所没有的。”

 

蓄水池足够大,水足够多,才能产生可观的能量;管理有序,机制合理,才能实现有效的能量转化,这也是EXCMWF能够持续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内在条件。

 

王勇也对中国目前的情况发表了看法,他曾在国家气象中心(NMC)工作过,近年来也常回国开展交流合作,对国内情况是比较熟悉的。他认为,在数值预报领域,从人才基础到人才规模,中国差距都较大,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明显不足,一些科研和业务单位仅是引用国外的模式做科研和业务,不开发自己的模式,研发自己的技术方法,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中国的一个省比欧洲的一个国家要大,应有能力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各省级单位的力量都提升了,水涨船高,才有可能提高整体实力和水平。

 

王勇先生一直很关注中国数值预报的发展,提的意见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省级的数值预报如何开展,是一个争论了很长时间的话题,坚持集约化发展的意见始终占据着主导性地位。王勇从集聚人才、增强活力、互补共赢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气象科技水平的核心能力,对实际应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心,希望能听到更多的意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812133.html

上一篇:美国与欧洲数值天气预报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2013-12-11)
下一篇:罹难风暴中(2013-12-24)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2 杨正瓴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