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论战的武器与武器的论战

已有 2130 次阅读 2014-4-24 14:10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上海, 方舟子, 学术界, 浦东机场


9月21日,涉嫌雇人袭击方舟子的肖传国教授在上海浦东机场被拘,成为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媒体上热议的话题,在社会上也搅起波澜。披露的事实令人惊诧不已,学术界的笔墨之之争竟然沾染上了锤头和血腥。

 

方舟子与肖传国结怨由来已久,有近10年时间了,两人的角色也有过转换。最初,是肖传国对方舟子在自办网站“新雨丝”上发表对一些国内专家、学者的批评表示不满,认为是抹黑中国学术界,开始写文章,对方舟子的“学术打假”展开了“反击”。随后,肖传国又对方舟子在某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涉嫌抄袭的质疑。这一阶段,方舟子处在了被打的位置上。方舟子和肖传国在观点上存在的分歧和争议,一时难有结局,但有关方舟子涉嫌抄袭的质疑还是得到了澄清。从论战的方式上看,并无明显值得诟病之处,观点的对错无碍于发表、阐述、争论的权利。

 

05年前后,两人的角色开始转换。肖传国研究出了“肖氏反射弧”技术,“肖氏手术”在完成了国内的试验鉴定后,开始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这成为肖传国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闪光点,为他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机遇,前景一片光明。可偏偏这时又冒出了方舟子,对肖这项可以解决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正常排尿问题的“肖氏反射弧”技术提出了质疑。认为肖是利用国内外信息不对称进行“自吹自擂”,谈不上是国际公认的学术成果,对其手术治疗效果也提出了质疑,给出了不成功的具体例证。不知在多大程度上归结于方舟子,肖传国在后来的院士评审中确实落选了。

 

接着,肖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开始起诉方舟子,并于2006年在武汉胜诉,但随后于2007年在北京未能成功,被法院驳回。

 

学术争论也好,法庭上对簿公堂也好,语言上或许会有过激之处,应属正当的手段和途径,无论胜败,也算得上是君子之争。意外的是,8月29日,论战的性质起了变化,武器中出现了羊角锤。面对如此手段,方舟子除落荒而走外恐无其他选择。好在维护社会正义还有更强大的武器,肇事者的落网自然也为这场论战画上了句号。

 

(原文写于2010-09-24 12:35:19 新浪博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8141.html

上一篇:恩施行
下一篇:复杂问题简单回答 (文摘)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