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峰
从风险到现实:持续恶化的全球气候
2025-1-19 22:17
阅读:1527

图片2.jpg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世界气象组织(WMO)就2024年气候状况作出阐述,指出“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创历史新高。”由于那时2024年尚未结束,不管这一结论有多大把握,毕竟还不是最终结论。

今年元旦刚过,国家气候中心公布2024年中国气候状况,指出“2024年我国平均气温为10.9℃,较常年的9.89℃偏高1.01℃,超过2023年的10.71℃,再创历史新高。”这一结果,显然使人们对 WMO曾做出的预判有了更为确定的认可,同时也在等待最终结果的揭晓。

图片8.jpg

1月10日,WMO、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了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的最新结果,其主要结论为:继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出现创纪录高值后,2024年再创新高,达15.1℃,较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6℃。这也是全球平均气温显著高出工业化前(1750年前)水平1.5℃的第一年。

发布的信息还包括:全球海表水温、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欧洲区域平均气温等均创下最新记录,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大气水汽总量也创新高,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高出4.9%,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三高值年份,即2016年的3.4%和2023年的3.3%。

图片6.jpg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协调和采取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致意见。2015年11月,全球大多数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明确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与工业化时代前相比2℃范围内,并努力控制在1.5℃范围内的目标,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目前《巴黎协定》签署国已达195个。

令人遗憾的是,《巴黎协定》签署已近10年,全球平均气温仍屡创新高,不得不使人们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行动和目标实现感到忧虑。尽管单一年份的超越并不意味着1.5℃的控制目标已被打破,需要多年均值的突破才算有效,但其给出的信号不容忽视,需要引起足够警觉。

另一方面,出现这一结果并不意外。2023年,根据 WMO发布的年度《温室气体公报》,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浓度已达420ppm(百万分比,浓度单位),高于2022年水平,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51%,年度增长2.3ppm,增幅已连续12年超过2ppm。对于这一结果,WMO秘书长绍罗表示,“这一年,又创了一个纪录,应该给决策者敲响警钟,我们显然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路径。”

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创了历史新高,达14.98℃,比上一次达最高值的2016年高出0.17℃。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连续发声,呼吁各国采取行动,遏制这一态势,“各国领导人必须加大力度,寻求气候解决方案。我们仍然可以避免最严重的气候混乱,一刻也不能浪费。”

遗憾的是,一年后,并没有看到什么改变,趋势依旧。2024年的结果表明,各项指标仍是在原有路径上的延续,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以高于过去10年平均增长速率上升,创下422.1ppm的历史纪录。

图片10.jpg

2024年7月25日,古特雷斯再次发表讲话:“根据 WMO气候监测数据集,过去一周内,地球上出现了近代史上最热的三天。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达到17.16℃的新纪录,7月23日为17.15℃,7月21日为17.09℃,这三天的气温均高于2023年7月6日创下的17.08℃的纪录。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对世界各地的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危险。据估计,高温每年造成近50万人死亡,大约是热带气旋的30倍。今天,我们的重点是谈极端高温的影响,但不要忘记,气候危机还有许多其他毁灭性的症状,越来越猛烈的飓风、洪水、干旱、野火、海平面上升……”

图片9.jpg

这显然不仅是古特雷斯的个人观点,其背后有着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毋庸置疑,人类活动影响已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大气圈、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已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很多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自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观测到的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特别是将其归因于人类影响的证据,均已增强。

面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的现实,2024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24全球风险报告》给出明确信号,在所列出的20种不同类型灾害风险排名中,极端天气位列第一,成为全球所面临的最大风险。随后全球范围内不断发生的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似是现实案例对这一结论给出的印证。

回顾2024年的天气状况,无论是在我们周边区域,还是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印证了人类无法回避的气候变化严峻后果,随之可能产生的疑问是这些事件是否构成了整体趋势,及如何客观评估其背后的成因。

最近,世界天气归因组织发布年度报告《当风险成为现实:2024年的极端天气》,回顾了部分2024年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并介绍了归因研究的结果。在所研究的涵盖全球各大洲主要区域的26起重点事件中,有3700人因灾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而归因分析结果则表明,2024年初发生的一些极端事件受到持续一年之久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但整体而言,对大多数事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要比厄尔尼诺发挥了更大作用,如在所研究的16起洪水事件中,有15起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量增加造成的。

从而也印证了这样一个结论: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影响逐渐超过了其他自然现象,而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影响更具有全球性和系统性。

图片7.jpg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曾提出一个观点,正常的经济或生态系统可能会从一个良好的均衡变动到一个坏的均衡。当系统在各种压力下通过某一界限,就会加速变化而出现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否意味着地球气候系统在走向和接近一个坏的平衡点呢?这是人类当前必须回答并解决的共同问题。

《中国气象报》

二维码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小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146950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