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mt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tmtd

博文

柳跳属Willowsia的故事

已有 3130 次阅读 2014-3-25 12: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Willowsia

   Willowsia是我正式接触的第一个跳虫类群,是长角跳科(Entomobryidae)的,没办法,老板是干这的。要从大四(2004)最后一学期说起了......

   常见的有鳞片类群都是体节和齿节均具鳞片,但Willowsia齿节无鳞片,这也是Willowsiini区别 Entomobryini最重要的特征。记得当时师姐告诉我,这就是Willowsia,checklist上有20个种出头,你去把这地种的文献先找齐吧。我那时完全不懂什么是跳虫,分类更不明白了,在我的脑子里仅仅觉得找新种可能是件很有成就的事情,现在看来就是个“白痴”。找了一周,还有大概5个种找不到资料,师姐说,去画图吧。天天坐在一个有点神经质的女人身边,我真的在一个月中画出了3个种的图和描述,师姐说都是新种,好,那就从了吧。当时的片子都不是我封的,体色也褪得不是很好,大概5张片子能画一张。

   新学期成为了神圣的研究生,开始了我的独立科研生活。我在陈老师的狂虐下,3个月投了出去,一个西藏的新种(Pan, Zhang & Chen, 2006)。当时还在奇怪,怎么我定的Willowsia都是鳞片很细腻的那种,有一些形状也不尖,身体大毛也特别多,和欧洲经常提到的不太一样啊。没错,根据检索表一点错都没有。



   2006年做了点墨西哥的标本(Zhang et al. 2007)鳞片更怪了,全是直来直去的条纹,身体大毛也少得离谱了。这和美洲的Americabrya属不同的地方在于,人家的鳞片条纹都是数量固定的(2)。



   同期,来自于西藏的标本被鉴定为Janetschekbrya,Yosii曾经在尼泊尔发现的,说背板后缘的鳞片极为延长。当时我将其定为 Janetschekbrya himalica,发现有些个体的毛序变异很大,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同一个东西了,庆幸当时的保守举动。鳞片也是细腻毛多型的。

   后来,又陆续描述了2个细腻毛多型的新种,4个毛少经典鳞片型的。至此,我粗略地将Willowsia分为了这两大类。至于是不是应该分为两个属,那时的我远没有这个胆子,太神圣了,也没有建立起phylogenetic monophyly的概念,只是心里觉得它们就是两个类群。

   去了法国,有机会仔细检了经典的欧洲3个种(buskii,nigromaculata,platani),还有从波兰借来的2种鳞片细腻型的种(pseudosocia,bartkei),更加坚定了原来的判断,就应该是两个类群,也发现触角的端泡的形态(uni/bi-lobed)或许是个更直接的区分特征,细腻毛多这词谁看得懂。这期间也研究了下cladistics的基本理论,不管如何,搞了个树出来,这就是Zhang et al. 2011年“New insight into the systematics of the Willowsia complex”的原型。期间Louis在文章中弱化了我的说法,让文章看起来像个review,而非新观点。

   在2008年,我又描述了2个New caledonia和2个Nepal种,丰富了下list,没有新的想法。

   2008年底,发现了New caledonia上的三个具鳞片种(Szeptyckiella, Zhang et al. 2014)超像Sinella(无鳞),但按现行检索表只能放到Willowsiini,又成了Willowsia的近亲。当时怀疑,这鳞片一直说是和毛同源的,会不会Szeptyckiella就是Sinella变来的,Willowsia是Entomobrya变的,再看看别的有鳞片和无鳞类群,好像还真能对上。那Willowsia就可能不是单系,原来的分为两个类群是有可能的。




   2013年的长跳分子系统学文章证实了这个猜测,Entomobryinae这个亚科内部的鳞片太乱了,相互在变的啊。靠,不带这么玩的,搞了这么久更乱了。不管如何,鳞片细腻且毛多的类群确实应该分出来,两个触角端泡也足以将其定量化(unpublished),8个新种待描述。Willowsia比当初复杂多了,分子树上至少分为3支,我也没去深究形态,先放在这个名暂时不算错,约10个新种待描述。

   Willowsia的故事离结束还很长,比如我最近又得到澳洲的Lepidobrya,和Willowsia目前只能说大爪内侧没有成对齿(挺扯的!)。大量的形态修订需要完成,key在这个类群中没用!“Willowsia”几乎扩展了双倍,我相信还有很多。

   我猜到了开头,却无法想像结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83549-779049.html


下一篇:梳理刺齿跳属Homidia的思路
收藏 IP: 218.2.227.*| 热度|

1 黄晓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