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博文

回忆穿越贵州高岩大峡谷考察之二:艰难穿越一线天 精选

已有 5420 次阅读 2016-8-2 05:19 |个人分类:心得交流|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2、艰难穿越“一线天”

张世荣先生在“奇绝幽邃的高岩大峡谷”一文中曾经对“一线天”作这样的描述:“进入高岩大峡谷的南晓,河床宽约8米,两边是高50余米、长500余米的‘一线天’,人们称为‘虎口峡门’。虎口峡门似张开的虎口,叫人毛骨悚然,又如敞开的大门,喜迎游人走进幽深的峡谷去领略那奇景秀色。走进虎门峡谷,抬头仰望,两岸石壁夹峙,白云在长长的一线天中悠悠飘荡,使人感到悬崖欲倒,临危难逃。”看来,要通过这一线天,还得做好困难的准备啊!

照片19我们在一片比较开阔的河谷中午餐

照片20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小丛林

照片21.峡谷小溪,清澈见底,绿草红叶,点缀美景

照片22.一座小水潭,红叶驻其间,清清小溪水,浓浓峡谷情

照片23.作者与队友一起小心谨慎地沿崖边通过(杜玉奇拍摄)

 

照片24路过一个又一个的小瀑布

    在一片比较开阔的河谷中午餐(照片19)后,我们怀着对一线天的美好希望向着一线天前进。

途中,我们穿过一个又一个的丛林(照片20),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清澈见底的山谷小溪(照片21、22),让人流连忘返。有队友口渴了,干脆用手捧水喝,据说分外清甜。

   路又难行了,我们亦步亦趋地沿着峡谷陡壁缓慢而行(照片23)。我们路过一个又一个小瀑布(照片24)。

路越走越难,有人开始尝试沿着登山结组绳攀登(照片25)。

照片25队友们开始尝试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

一路上,虽然我们几乎都在乱石中艰难地穿行,但泉水潺潺的瀑布,透明深幽的水潭,绿树成荫的山坡,给人一种清新悦目、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如果说你是为了亲近自然的话,那这种亲近感是任何漂亮的图片、技艺高明的影视永远都不能代替的。

据张主席说,前面的路又长又难,天色暗下来就更不好走了。我们只好加快穿越速度,在乱石中亦步亦趋地赶路。快要接近一线天的时候,两腿实在有些疲劳了,我和几位队友在一块水潭旁停了下来休息,我干脆坐在地上,“放松”一下我的两腿(照片26)。

照片26在一个水潭旁我干脆脱了鞋坐在地上“放松”一下我的两腿(雷山县提供,站立者为央视张军)

“一线天”终于到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峡谷的确险峻、奇特:不足8米的宽度,高差几十米的深度,怪石交错的陡峭山坡顶上布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树……我放眼前望,仔细寻找我们穿越这条峡谷的路(照片27),看来有点困难啊!正当我沉思的时候,张主席告诉我,先遣队正在寻找一条比较安全的路。

在寻找比较安全路线的过程中,队友们还不忘抓紧时间拍照留念(照片28),从人们站在悬崖峭壁上还频频挥动着双手的气概,从人们欣喜的笑脸上都流露出了大家通过一线天的信心。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探索,选定了两条路线:一是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一是在峡谷底沿着岩壁攀岩过去。

一部分年轻力壮者选择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的路线(照片29),由于结组绳的上端固定在比较远离岩石峭壁顶部的一颗树上,攀登队员在抓住结组绳向上攀登时,越是接近峭壁顶部,结组绳越是晃动得剧烈,这给攀登者带来比较大的难度。原来打算走这条路线的人也纷纷转向了第二条路线(照片30)。

我选择了第二条路线,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把两支鞋的鞋带联接起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两手紧紧抓住岩壁上部的突出部分,两足牢牢踏在岩壁下部的突出部分,缓缓挪动两手两足,待到谷底水深比较浅时,我踏入水中,淌水过去,安全通过了一线天峡谷(照片31)。

     

        照片27队友们分头寻找穿越“一线天”峡谷的安全路线

照片28在寻找穿越途径中,队友们抓紧与“一线天”峡谷合影留念                

 

     照片29分兵两路:一路沿着登山结组绳往上攀登,穿越“一线天”峡谷

照片30另一路沿着谷底钻过洞穴,沿谷底岩壁通过

照片31我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沿着谷底攀越岩壁而过(照片由雷山县提供)

    在我们攀越岩壁过程中,一位当地的年青人一直在谷底来回帮助大家搬运鞋袜等,丝毫没有畏惧寒冷的水;县里的领导干部们和大家一样,不仅自己是穿越队员的一员,而且时不时地帮助从北京来的其他队员。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离开一线天峡谷向着滚牛大瀑布前进时,我在想,通过前面一线天峡谷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比我们于1998年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轻松啊。

              滚牛大瀑布考察

提起“滚牛大瀑布”,张主席的话匣子又拉开了。他在少年时代就来过这个地方,也曾经在这附近放过牛。他介绍说,“滚牛大瀑布”的名称来源很有意思。

传说在很久以前,苗家一位少年到这个瀑布的上游放牛。在去瀑布之前,他的父亲叮嘱他说,千万不要靠近瀑布,这头牛还小,这样会很危险。少年并不太理解父亲叮嘱的含意,但本能地答应了“是”。然而,那是正值夏天,河水很大,震天的瀑布声从远处传来,这位少年的好奇心被激发了,非常渴望去看看。他牵着牛,一步步地向着瀑布靠近。此刻,他突然想起了临离开家时父亲的嘱咐,他犹豫了,停止了前进。轰隆隆的瀑布声此起彼伏,瀑布飞溅的水汽在阳光照射下奇迹般地出现了彩虹。小牛突然向着瀑布奔去,一不小心,坠入了深渊。后来,人们为了警示放牛者,取名“滚牛大瀑布”。

我非常喜欢这个传说,因为他比较神奇,而且还带有哲理。你想想,轰隆隆的瀑布声,瀑布飞溅水汽形成的彩虹,除了能够激发少年和小牛的好奇心外,难道我们年长者就不会产生这种好奇心了吗!?其区别在于好奇心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而矣。

照片32滚牛大瀑布  

                   

照片33在滚牛大瀑布前队友们欣喜若狂,面对峡谷高呼:“我来了!”          

    离开一线天峡谷时,大家眼看天色转暗,人人都加快了脚步。从“一线天”峡谷到滚牛大瀑布,相对而言,河谷比较平坦,行走也就相对容易了。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滚牛大瀑布(照片32)。现在虽然是旱季,水流量较小,但落差50多米的瀑布和瀑布下面曾经被流水冲刷的水潭,也显示了在夏季期间滚牛大瀑布的盛况。毕竟,这是我们今天穿越的最后一个亮点了。人们拍照,人们欢呼,对峡谷,对大山,对瀑布,放声呼喊,似乎在说:大瀑布,我来了;大峡谷,我来了(照片33)!

           行百里者半九十

在滚牛大瀑布前,人们非常放松地与大自然亲近,非常快乐地享受这穿越后的幸福!可以说,那是大家一天来最自我陶醉的时光。因为,经过一天的艰辛穿越,人人都差不多竭尽了全身精力,而今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大检阅。

也许,正是因为大家如此地在滚牛大瀑布前释放,在到达第一天目的地前的最后两里地,却成了不少人最艰难的时光。

离开滚牛大瀑布,又爬过一座近300米的陡峭山坡,这可成了大家攀登的又一个难点。尽管用了登山结组绳,尽管当地的年轻人鼎力相助,我们有些队员还是在连拉带推的情况下才爬过了这个山坡。我虽然年龄最大,但仍然坚持“自力更生”,尽可能地拽着树枝,沿着登山结组绳,一步一步地攀登,翻过了这个陡峭的山坡。

自此,我们进入了平坦的农田区域。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迎接目的地到来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不远处的苗寨中已经传来狗的叫声,显然是离目的地不远了。

快要到达目的地时,突然,在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段并不陡峭的小山坡,那是通向目的地唯一的路。说真的,此时,我也很累了,本来走在最前面的我,也慢慢落在队伍的中间了。队伍里有几位队员,的确走不动了,几次要求停下来休息。张主席劝告,千万不要停下来,否则就真走不动了。

人们互相鼓励着,搀扶着,亦步亦趋地缓缓移动……

当全队都来到交腊村时,这个苗寨村的乡亲们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好几锅新鲜的猪肉。这是苗家对于尊贵客人的最高接待。虽然很累了,但苗家朋友做的新鲜的、放养的猪肉真香啊!

晚上,睡在苗家村长的床上,想想今天穿越的全过程,想想大家最后走过一段并不陡峭的小山坡的情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格言一直伴随着我进入我的梦乡。

早晨起来,漫步苗家村庄,顿时感觉:好幽静,好农村风光啊。农家小院里的“风谷机”,是借用手摇风扇的适当风力把稻谷留下来(照片34),那是我儿时做过的事情,格外亲切。闻鸡早起,队友们已经在院子里谈天了(照片35)。我们的早餐,在农家小院里席地享受(照片36)。

照片34.农家小院里的“风谷机”是我儿时用过的分离稻谷的机器

照片35.闻鸡早起,队友们已经在农家小院里谈天了

照片36.我们在农家小院里享受农家早餐

为了庆祝徒步穿越高岩大峡谷安全圆满,经过我们认真座谈交流后,雷山县政府在苗家村庄里设苗家宴招待我们(照片37)。

照片37.庆祝穿越成果,我们准备享受苗家的盛宴

回忆三天的徒步穿越,想想那奇特的一线天峡谷以及峡谷的瀑布,吟出了一首心底之声,就算是一首诗吧!

七旬探访雷公山,高岩峡谷穿越险。

滚牛瀑布一线天,酷似神仙下人间。

绿色旅游前景好,千难万阻只等闲。

可喜雷山众心齐,汉苗携手再发展。

贵州雷山的高岩大峡谷,的确地形险峻,风景优美,环境纯朴。是一处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好地方。

在三天穿越完毕后,我曾经向当地政府建议:在保护高岩大峡谷自然环境前提下,以“一线天”峡谷为中心,以当地苗族的民族风情为载体,让附近城市的人们亲近苗族的纯朴乡土风情,欣赏大峡谷奇异自然风貌,融入当地民族和大自然的纯朴环境和心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75197-993990.html

上一篇:回忆徒步穿越贵州”高岩大峡谷“之一:保护地方环境与生态是关键
下一篇:回忆我们协会与清华大学登山队“相依为命”的10年岁月
收藏 IP: 111.132.229.*| 热度|

15 檀成龙 吉宗祥 庄世宇 苏光松 刘光银 赵建民 吕洪波 史晓雷 罗帆 韦四江 杨正瓴 xlianggg zjzhaokeqin mxt110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