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新闻稿《教育部评估中心官员:劳民花钱见实效就不是形式主义》(作者:傅剑锋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08-4-17 11:26:34),见其中有一段对话:
南方周末记者:这么说来,高校校长中以支持评估者居多?
李志宏(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至少有90%以上的高校校长支持教育评估,评估让他们找到解决办学问题的抓手。我们在和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交流时,他们的负责人说日本高校80%的校长不喜欢评估,这刚好和我们相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也认为,大学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通过教学评估的推动,可以扭转这种倾向。
从现象上看,确乎是如顾校长所说,当今中国大学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呢?我在《大学之间良性竞争的基本条件:自主、平等、有序》一文中曾这样说到:
近年来发生于我国高等院校之间的无序竞争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缺乏对大学科学的分类指导,致使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界限不清,各层次高校办学职责不明,从而在近年来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于各个高等专科学校竞相努力争取使自己升格为本科大学的同时,各个大学则都在努力争取自己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与提升,即自认为尚属于教学型的大学都在力争将自己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自认为尚属于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则都在力争将自己建成研究教学型大学甚或研究型大学,总之,都在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拼搏;与此同时,在高校大合并风潮之后,紧接着是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包括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内在的国内著名传统理工科大学都竞相在创建自己的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便把自己建成学科门类尽量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而使自己足以能够与合并后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超大型综合性大学相比肩与抗衡,更甚至想要把自己建成连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这样的超大型综合性大学都无法比拟的超超大型综合性大学,以实现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大目标。
上述无序竞争是基于这样一种办学理念:一流大学必须是研究型大学,而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正是基于这种办学理念,本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想法的各个大学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将自己奋斗的目标瞄准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竞相盲目追求自己学校学科门类的数量和硕、博士点特
我这里提到的“一流大学必须是研究型大学,而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必须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种办学理念究竟是谁的理念?它是大学教师的理念,还是大学教师的管理者(教育部及由教育领导的各个高校)的理念?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正是这种办学理念才必然导致了当今中国大学普遍的重科研轻教学。
事实上,近些年来,并不是大学教师而恰恰是大学教师的管理者普遍将科研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似乎科研成了大学头等重要的任务乃至中心任务了,于是大学绩效评估普遍重科研轻教学,论文专著之多寡、优劣,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的数量,都直接地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能否顺利晋升以及经济收入的多少,教学业绩对这些虽有关系,但不是关键,甚至无足轻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师因其科研任务过重,压力过大,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为了腾出时间和精力搞科研,才不得不减少对教学工作的投入量。
总之,在我看来,是由于大学教师的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及由此理念所决定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大学绩效评估标准和与之相应的大学之间和大学之中的竞争方式,才导致大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普遍受挫而下降——主要表现在备课不认真了,教材的编写以及对教材的钻研也都不认真了,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改善,更不尽心乃至无心去思考和探索、尝试,对学生的关心和直接接触更是少之又少,从而使大学教学质量与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甚至停滞不前,由此直接消极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应该说,造成当今中国大学普遍重科研轻教学,作为普通的大学教师也是有一定责任的,然其主要责任却不在普通的大学教师,而是在像顾秉林校长这样的大学教师的管理者特别是管理像顾校长这样的大学管理者的管理者,所以我认为,顾校长关于“大学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的观点是十分欠妥的,因为这无异于把造成当今中国大学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责任都推到大学教师身上了。
确切地说,是教育部及各大学的领导带头重科研轻教学,由此导致大学教师也不得不重科研轻教学。因此,从本质上讲,重科研轻教学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相关专题:教学评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可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2396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