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初
人生随思(2):不可擅挪生命“基石”
2025-11-3 05:29
阅读:1145
人生随思(2):不可擅挪生命“基石”,挪则不稳,多则坍塌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石”,人类行为挪用了“基石”,则会不稳定;挪用多了,则会坍塌。这一道理借鉴到生命适应自然的方面,也适用。熬夜之类的行为,就如同挪用生命基石。

 

这个“挪用基石”的比喻,揭示了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生命节律之间最根本的关系。

人体并非一台可以无限重启的机器,而是一个嵌入在自然节律中的、精密的耗散结构系统。“挪用基石”的本质,在于破坏了维持该系统有序运行的底层逻辑。

以“熬夜”为例。

1.     违背“天道”的时序:对自然节律的僭越

o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这构成了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元节奏”生命经过数百万年进化,其内分泌(如褪黑素)、核心代谢(如细胞修复)、神经系统(如副交感神经主导)均已深度编程,与黑夜同步,进入修复与重置模式。

o  熬夜,是一种人为的“时间政变”。它强行将清醒活动覆盖在身体预设的修复时段之上,如同在原本应作为地基加固的时间里,强行在上面盖楼。这并非简单的“睡眠不足”,而是对生命赖以维系的最根本时序——昼夜节律的系统性颠覆它挪用的,是维持生命系统长期稳定的时序基石

2.     透支“先天之精”:对生命资本的提前兑付

o  在中医哲学里,“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潜能储备,尤以“先天之精”为根,它决定了我们生命的“本金”厚度。夜晚,特别是子时(23-1点),是“阳气入阴”、“精归藏于肾”的关键时刻,是身体将日常能量(后天之精)转化为生命资本(固本培元)的黄金窗口

o  熬夜,等于强行中断了这个“资本转化”过程它迫使身体不仅无法储存,反而要持续动用“生命本金”来支撑夜间的活动。这就像一家公司不仅不将利润投入研发和再生产,反而不断消耗注册资本来维持运营。它挪用的,是生命的资本基石

3.     加剧“熵增”进程:对系统有序性的加速破坏

o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会自发地趋向于无序(熵增)。生命作为耗散结构,通过不断从外界摄取能量(负熵)来维持自身的低熵(有序)状态。睡眠,是身体进行大规模“熵减”工作的核心时段——清除代谢废物(如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修复损伤的DNA、整合记忆。

o  熬夜,剥夺了身体最重要的“减熵”机会这使得细胞内的“代谢垃圾”堆积,错误蛋白和DNA损伤得不到及时修复,系统的无序度(熵)持续增加。长期如此,整个生命系统将加速走向混乱、衰老与疾病。它挪用的,是维持生命有序性的结构基石

 

其他“挪用生命基石”的行为

基于上述哲理,任何违背生命系统根本运行法则,以短期表现透支长期健康的行为,都属于“挪用基石”。它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1.     情绪系统的透支:持续的焦虑与愤怒

o  所挪用的基石心理稳定性的基石

o  哲理:适度的压力是进化而来的生存工具,但持续的压力反应(焦虑、愤怒)会使身体长期处于“战斗或逃跑”的应激状态。这就像让一个国家长期处于战时动员,持续透支其财政(能量)和社会结构(器官系统),最终导致免疫抑制、心血管损伤和神经耗竭。它挪用了维持内心平和与精神韧性的根本储备。

2.     消化系统的滥用:饮食不节与过度负担

o  所挪用的基石后天之精的转化基石

o  哲理: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是将食物转化为气血能量的核心工厂。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等于让这个工厂超负荷、低效率运转,不仅产生大量“代谢废料”(痰湿淤堵),更损耗脾胃本身的运化功能。这相当于为了短期口腹之欲,过度开采和污染了身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

3.     运动系统的失衡:久坐不动与过度消耗

o  所挪用的基石气血流通的动力学基石

o  哲理:生命在于流动,气滞则血瘀。“久坐”是反流动的,它使气血壅塞,筋骨萎弱,相当于让生命的河流逐渐淤堵成死水。而与之相反的“过度消耗”(如超出恢复能力的极限运动),则如同对河流进行掠夺性开采,短期内流量巨大,长期却掏空了河床与源头。两者都破坏了生命能量“流动与蓄积”的动态平衡。

4.     信息系统的过载:无休止的感官刺激

o  所挪用的基石心神安宁的认知基石

o  哲理:《黄帝内经》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感官(特别是眼睛和耳朵)被持续不断地轰炸,心神被迫外驰,无法收回内在进行整合与修复。这就像电脑同时运行无数个程序,CPU过热,内存占满,最终系统卡顿或崩溃。它挪用了我们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内在宁静和创造力的心理空间。

总结而言, 生命基石”是自然演化赋予我们的、一套精妙的、自组织的生存算法。熬夜、情绪失控、饮食不节、动静失衡、信息过载等行为,都是对人类这套古老而智慧的“源代码”的强行篡改。每一次挪用,都是在与一种更深邃、更强大的力量——自然之道——进行一场注定失败的博弈。真正的养生智慧,不在于事后补救,而在于从一开始就学会识别并敬畏这些生命的基石,做一个清醒的守护者,而非短视的挪用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钟茂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51036-1508584.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