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初
《道德经》哲理白话梗概(第41-50章)
2021-5-10 09:45
阅读:1589

《道德经》哲理白话梗概(第41-50章)

41.“弱者道之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对于这一简单原理,认识事物深刻的人(“上士”),会坚信并坚守这一认识;而认识事物并未达到完全理解程度的人(“中士”)对此则将信将疑;那些缺乏哲理思维能力的人(“下士”),听闻到这一浅显认识之后,反而会认为自己的认识更为深刻。能够认识“弱者道之用”这一简单原理,就能够认识到:任何符合“道”的现实事物,都不是极端条件下的“极致”。越是遵从“弱者道之用”的原则,越是顾及“道”的有限承载力,利用“道”之功用的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

42.“道”,与阐述“阴”、“阳”、“八卦”的《易经》,有相通之处。乾坤等六十四卦,可以阐释世间万物及其关联变化。一般来说,各卦象都有阴有阳,有虚有实,这样才能够交融和合,亦即,阴阳交合才能形成均衡和谐状态,才是吉利的卦象。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形,比如,“乾卦”,六个爻都只有阳没有阴,一般来说是不吉祥的卦象,而“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这就如同:人们不喜欢“孤、寡、不谷”等词语,王公却以这些词语自称。其实,每一个卦的吉与不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吉祥的,只要稍微有所变化,就有可能转化为吉祥的;吉祥的,如果稍微有所变化,也可能转化为不吉祥的。《道德经》把“乾卦”的道理作为阐释和运用《易经》思想的依据。

43.借用《易经》“乾”卦可以阐述了“道”的至阳之情形,同样也可以借用“坤”卦的义理来阐述“道”的至柔之性。所谓“至柔”就是承载而不主动作为。“道”的基本特性是:“无为之有益”,亦即,对于万物,并不主动作为,而只是承载。“无为”、“不言”,都是以其内在机制有效地承载,而“有为”、“有言”都是不当的主动作为。“无言”胜于那些主动的教导,“无为”胜于那些目的性极强的主动作为。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行为者都在作“有言之教,有为之为”。社会系统的统治过程中,对于这些持久形成而难以改变的东西,通过强制性的发号施令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寻求那种“至柔”的内在机制,才能够使之潜移默化。只有那种“至柔”的内在机制,通过“不言而教”的方式才能够有效地统治之(承载之)。

44.任何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之中,无论是精神思想、还是物质财富、或是收获所得,只有能够被承载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如果超过了承载力,必然导致更大的负面后果,无谓的过当追求和所得必然引致其后无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因此,要以“承载力”为依据,“知足”、“知止”,这样才能使承载系统持续稳定。

45.只有系统收敛,才能使系统最终达致稳定状态,这就是“清静为天下正”的逻辑基础。当系统趋向一个负面状态之时,需要一个“发散”因素(如,正反馈因素)使之转向正面状态发展,而后当发散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过“收敛”因素(如,负反馈因素)使之逐步趋向一个稳定值,使系统最终趋于稳态,这就是“躁胜寒,静胜热”的机理。

46.一个社会系统,是不是符合“道”,只要观察这个社会对于难得之物(比如,远方的“好马”)的态度,就可以作出判断。凡是不用“好马”去交通远方的,说明这个社会及其成员是“知足”的,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行就是符合“道”的;反之,如果这个社会各地各阶层总是想方设法地得到“戎马”,这个社会及其成员就是“不知足”的,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行也是不符合“道”的。如同是否追求“好马”一样,各种“不知足”的“欲得”必然积累祸患,遗祸于全社会。只有全社会“知足”,才能够形成一个正常而稳定的社会系统。

47.如何获取一个系统的正确认识?站在系统整体角度,逻辑一致是最为重要的,而那些支离破碎的观察现象,无助于系统的逻辑认识,反倒容易破坏系统的逻辑认识。

48. 获取一个系统的正确认识(“为道”)的路径是,不断去除那些外在发展而来的形式性内容,逐步回溯到系统整体的本真要求,直至所留存的都是符合“道”之本质的认识。只有真正认识了符合“道”的行为以及符合“道”的“不为”,并秉持这样的“为”与“不为”,才是真正“得道”。得道的社会统治者,也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秉持符合“道”(系统整体稳定性)的“为”和“不为”,一旦出现了不符合“道”的强“为”,那么,他就失去了统治社会的能力。治理天下,最一般的原则就是不人为地增加外在的“作为”。如果,到了不得不增加外在作为的境地,那么,这个社会就难以治理了。

49.以“道”治理社会的统治者,并不会主动为社会成员设定其发展方向和行为准则,而是在其系统机制中,具有应对不同群体不同意向的因应机制:对于顺应“道”的意向,有其相应的因应机制,对于未顺应“道”的意向,也有其相应的因应机制。这些机制的目标都是符合“道”的原则,也具有促进相应群体回归到顺应“道”之方向的作用。

50.从自然系统、到社会系统、到生命系统,都有类似的机理,系统是因各部分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而达成稳态的,如果遇到外在的影响,也会通过这种相互制约平衡关系使之消弭影响。如果,一味地强化某一方面,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整个系统的平衡关系,加速了系统的崩溃。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钟茂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8581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