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与产品创新
周 健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在企业界,创新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努力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时,却遭受到了来自某些科技强国的种种限制、打击和遏制,他们企图永久保持在科技和经济各方面的全球霸主地位。这样的状况,对于身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这既是一个让人感到沮丧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人们警醒的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机构对美国企业主与产品创新问题进行了调查,这项调查取得了一些有趣的结果,这些结果也启迪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
1 背景
美国年度商业调查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和人口普查局联合发起,每年都会向企业收集创新活动、企业主的人口特征等信息。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或改进型服务,既可能完全颠覆市场,也可能只是企业内部的改良方案,重点探讨产品创新发生率与企业主年龄、教育背景及从业经验之间的关联性。美国的盈利性企业超过490万家,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2018-2020年间推出创新产品的企业;企业主是指2020年的现任企业主。在被调查对象中,若某企业具有特定人口特征(如年龄或教育程度)的人员持有超过50%的股权,则该企业将按业主群体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些被调查的企业中,19%的企业未报告企业主年龄,22%的未报告企业主受教育状况,17%的企业主的从业经验数据无法归类。
2 结果
(1)企业主年龄
关于企业主的年龄,图1展示了不同年龄层主要所有者企业的产品创新率及其90%置信区间。数据显示,最年轻群(25岁以下)与三个较年长群体(45-54岁、55-64岁及65岁及以上)在产品创新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但由于抽样变异性的影响,最年轻群体所持企业的创新率与次两组较年长群体(25-34岁和35-44岁)之间未呈现统计学显著差异。除最年轻群体外,其他各年龄层的企业产品创新率在90%置信水平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尽管企业主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但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在按企业主年龄分类的390万家企业中,这类企业仅占5%。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35岁以下人群在普通劳动力中的占比高达35%,远超其在企业主群体中的比例(图2)。反观55岁及以上群体,虽然仅占劳动力总数不足四分之一,却掌控着全美半数以上的商业实体。在不同的行业中,企业产品创新率的差异分布也不尽相同。在制造业中,由25-34岁和35-44岁群体拥有企业的创新率显著高于年长群体。然而这两个最年轻群体的90%置信区间存在重叠,表明由25-34岁群体拥有的企业产品创新率与35-44岁群体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在信息产业中,25-34岁和35-44岁群体所拥有的企业产品创新率显著高于55-64岁及65岁以上群体。
(2)企业主受教育程度
图3展示了企业主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企业产品创新率的预测值及其90%置信区间。数据显示,企业主最高学历为高中者的产品创新率最低(5.3%),而多数企业主拥有硕士(13.3%)或博士学位(14.2%)的企业创新率最高。对于仅有大学文凭但未取得学位的企业主(8.3%)与仅持有副学士学位的企业主(8.2%),其产品创新率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主最高学历为专业学位(如医学博士、牙科博士或法学博士)时,其产品创新率反而低于拥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企业主。对于拥有大学学历(学士学位或更高)的人所拥有的企业,产品创新率在那些由科学和工程学位持有者所拥有的企业中更高(图4)。差异最大的是信息产业,科学和工程学位持有者拥有的公司的创新率为34.7%,而非科学和工程学位持有者拥有的公司的创新率为19.7%。这一模式的例外是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部门,在该部门中,非科学和工程学位持有人拥有的企业的产品创新率高于科学和工程学位持有人拥有的企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在这个行业中,科学和工程学位持有者占了绝大多数的业主。
(3)企业主从业经验
美国年度商业调查要求企业报告其所有者的过往商业所有权信息。在可获取该信息的企业中,61%由曾经营过企业的个人持有,36%由无商业背景者持有。在多数行业领域,基于过往商业所有权的统计显示产品创新率并无显著差异。仅有两大例外:行政与支持服务及废物管理与修复服务行业和住宿餐饮服务行业,其中曾经营过企业的个人所持企业,其产品创新率低于无商业背景者所持企业。
3 思考
美国企业主与产品创新率的调查结果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企业主的企业创新率明显高于年长者领导的企业;从企业主的受教育程度看,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企业主的企业创新率高于其他群体;从从业经验来看,61%的企业主在此前曾经经营过企业。这些调查结果,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呢?
(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连续开展企业主与产品创新率的调查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这无疑说明了他们对企业创新的重视。该调查的广度覆盖了全国的所有行业,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这些调查数据也完全向公众开放,可以自由获取。我们自己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显然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有关部门(尤其是科技管理部门)对这类人口特征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各个行业的机构和组织不仅存在对基础数据和信息的重视程度偏低现象,而且还存在行业封闭、信息孤岛的现实(当然,这里要除外对商业机密信息的保密)。这样的状况,无论对于国家相关部门的顶层制度设计,还是对机构规则的制定而言,都是存在不良影响的。
(2)如果认可年轻人领导的企业的产品创新率高的结果,那么面对我们国家的现状来说,如何更好地支持年轻人成为企业主就是一个难题了。有报道说,我国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包括极少数的硕士)成为了外卖骑手。2025年又有1200多万的大学生要毕业,进入就业市场。严峻的就业形势,显然制约了年轻人成为企业主。在这方面如何破局,可能需要更多的现状调查和改进策略研究。其中,对创业和初创企业的大力支持应该是重要的一环。
(3)美国的这项调查也证明,高等教育是支撑企业创新的主要力量。针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现状而言,在适度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尤其要在教育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人文社科应用人才方面,做出更多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方面的效能。
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联络:zhoujian.china@aliyun.com
相关博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8178-149510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