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即障目,难上一层楼[1]。
在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双垄断价格竞争模型中,有一个称为“米格罗姆-罗伯茨垄断限价”的模型。模型的图形由两条分离的、只有一个相交点的U型曲线来描述。
该模型是说:在位者利用进入者的信息不对称,利用定价传递自己低成本的信息,警告进入者进入后可能无利可图。其中的关键是设置一个代表自己低成本信息的“限制性价格”,该价格接近或等于自己的最低成本。若进入者一旦越过此价即用比此更低的价格与在位者竞争,在位者就会使用最后的杀手锏“掠夺性价格”即比“限制性价格”和进入者低价还低的价格予以反击,以期在把进入者赶出市场后控制产量和提高价格。该模型要求在位者具有进行低成本的生产能力,否则难以奏效。若进入者的实力不如在位者,施用掠夺性价格必然遭致进入者破产,并为在位者兼并破产的进入者创造了前提。掠夺性价格对在位者也是不利的,但不利要小于对进入者的不利,除非进入者比在位者更强大。不过消费者喜欢掠夺性价格,他们的社会福利会因此增加。
我在分析图形时讲了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此模型,希望有助于在堂的准媳妇和准女婿能够顺利转正:
女同学(模型的进入者)要见未来的准公婆(模型的在位者),准婆婆摆了一做菜招待准媳妇,有意放了盘油炸花生米,看看准媳妇的吃相,由此判断其家教是否与本家门当户对,并据此对儿子做出提示。
这位准媳妇家教不怎地,上座盯着花生米一连吃了十几颗(我做了动作,众生哈哈大笑)。我又做了连吃5颗的动作,告诉众生这就是“限制性定价”,一次过此数量不暂停筷子便是“掠夺性定价”(众生安静异常旋即掌声如雷)。
学生当然明白:我不是教他们如何在课外揣摩婆婆和丈母娘的信息,而是告诉他们和我们这些所谓的“灵魂”教授们:“在位者”时刻也在捕捉“进入者”的任何细小的操行。我们可以装一时一事却不能永远在全部事情上让他人“中计”,千万记住言他人傻时自己恰好比他人傻、言自己聪明时恰好别人比自己聪明。其次,我们行为背后传递的文化教养信息将是我们个人的福利或成本。这些素养是平常累积的,我们的父母累积什么样的文化也会在行为上多少“遗传”给我们一些。我们若不受传好的素养、自我而不屑于从小处学习、不屑于他人的观感,我们将来的子女也会如我们一般越过“限制性定价”,进入“掠夺性定价”的阈值区间,遭到他人的报复和社会驱逐。我们由此背负自己生成的成本不得怨及他人。
2014/6/4
[1]和王之涣“登鹳雀楼”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元688-742年),字季陵,唐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与高适、王昌龄齐名均为盛唐边塞诗人,但诗仅存六首。鹳(音灌)雀楼-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黄河西岸,始建于元557-580年毁于元初;复建于1997-12,2002-9落成接游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文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6608-80043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