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涛
济州野趣 精选
2024-9-9 20:53
阅读:5178

济州野趣 

当飞机在对马海峡降低高度,看见海面上星星点点的轮船越来越清晰,形象地描绘出济州岛周边繁忙的海洋环境。这个场景也在朝鲜古代诗人林乔镇的七律中,其前面两联写到:中江鼓角应潮鸣,十二楼船次第行。趁日好风旗脚转,接天长海帆头横。

济州岛是一个火山岛,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海岸线之外90多公里。在侏罗纪、白垩纪的花岗岩和硅质火山岩基底之上,济州岛的火山活动从距今180万年前一直持续到人类历史时期。大约360个形态各异的火山锥散落在济州岛的各处,而海拔1950米的汉拿山不仅是济州岛的最高峰,还是韩国的最高峰,在岛上随时都会映入眼帘。因为其独特的玄武岩、粗面质熔岩地质现象以及多样的火山地貌,济州岛分别在2007年和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而在此之前的2002年已被认定为生物圈保护区,因此到这里开展野外考察充满趣味。

 

我们一出机场,济州岛世界地质公园的韩国同行已经热情地等候多时。简单吃过午饭,我们立即前往石头公园考察,也就是用火山喷出岩作为主题的为地质公园配套的室内和室外博物馆。公园收集了济州岛的大量岩石和石质艺术品,超过14000件展品,有很多知识点和创意设计。

博物馆中陈列的火山弹确实如其名称,像一个个炸弹。它们是火山喷发时,熔岩被抛到空中急速飞行,受到阻力和张力作用而发生旋转,在冷却或半冷却状态下落地而成的弹状体。火山弹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以纺锤状最为典型,有的为空心,而有些具有内核。更大的火山球是火山喷发的另一种产物,最大直径将近3米,在博物馆中排成两列拱卫在通道旁。巨大的火山球不仅展示在室内,室外还有原生的火山球可以看出其生成环境和保存状态。当火山爆发时,细小的火山碎屑围绕下落的雨滴,受巨大的气流冲击凝聚成球状,像滚雪球一样,外表由致密的熔岩包裹,里面充填着火山渣;也有从岩浆的流动路线上脱落出来的碎屑滚动而形成的火山球,其圆圆的球里面曾经装满了岩浆。

 

由于济州岛上到处都是火山岩,因此建造房屋也使用这取之不竭的天然材料。尤其感到亲切的是在济州岛各种建筑上常常能看见汉字,匾额对联、碑刻铭文,博物馆中的古代文献也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例如,关于济州岛的火山喷发,《世宗实录·地理志》卷一百五十一“全罗道·济州”中的“灵异”条目用汉字记载:“高丽穆宗五年壬寅六月,耽罗山开四孔,赤水涌;十年丁未,有山涌出海中,耽罗以闻。王遣大学博士田拱之往验之,耽罗人言山之出也。云雾晦暝,地动如雷,凡七昼夜,始开霁。山无草木,烟气幂其上,望之如石硫磺。人不能进,拱之躬诣山下,图其形以进。”高丽穆宗五年为公元1002年,穆宗十年为公元1007年,这一中文文献清楚地载明济州岛在千年前还有火山喷发活动。有趣的是,看韩国博物馆中的档案资料,无论文书、地图、批件、诗歌等等,我们都能看懂,但展品旁的说明完全看不懂;而韩国观众恰好相反,说明全懂,展品内容却不甚了了。

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博物馆,济州民俗自然史博物馆,在这里展示了济州岛作为一个火山岛的形成过程、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总共有超过4万件藏品。一进博物馆就能看见一具长达12.6米的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骨架,是201912月发现并制作的。当然,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化石是我最关注的,所以很快找到了关于西归浦层和新阳里层化石的展柜。

新阳里组地层分布于济州岛东端,岩性为玄武岩砾石和火山灰并夹有双壳类、腹足类、有孔虫等化石,形成于更新世时期,揭示出该岛数次被海水淹没又海退暴露的历史。西归浦组地层分布于济州岛南部,由日本地质学家原口九万1928-1929年在在济州岛进行地质调查后命名。他于1930年绘制出了济州岛最早的地质图,在这份地质图中首次出现“西归浦层”这一术语,并于1931年编写了包含西归浦层内容在内的济州岛地质报告书。西归浦层以玄武岩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夹杂着非火山碎屑性堆积,不仅有贝类、海胆、有孔虫、腕足类、介形虫、珊瑚、鲨鱼牙等海洋生物化石,还富含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遗迹化石。

 

在陆地生态馆可以了解济州的植物分布和陆地动植物、昆虫、蘑菇等资源。尽管济州岛的最高峰汉拿山高度不到2000米,仍然能看见植被垂直分带现象。作为一个岛屿,海洋生物无疑是重要的展品,所以在博物馆里还有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印太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等鲸豚类骨骼,以及潮间带的生物资源,甲壳类、贝类、珊瑚类、鱼类等标本。我们在参观中也为博物馆提出了建议,比如一具鲨鱼头部骨骼在展出中放反了,会让观众将下颌骨误认为是头骨。

 

第二天我们先去济州岛世界自然遗产中心,这里一方面是管理机构,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博物馆。它与地质公园博物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里主要展示熔岩的地下构造。中心里复制了济州岛的熔岩通道,具有多彩的洞顶和洞底,以及暗色的洞壁。岩洞内的古人类遗址记录了济州岛的早期历史,发掘出獾和猪的骨架,显示当地先民狩猎和驯养的生活方式。虽然复制得以假乱真,但我们还是想看真实的熔岩通道,韩国同行说已经安排了,今天先去看地面的火山锥。

 

城堡状的日出峰火山锥从海上升起,是韩国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其边缘的一系列小尖峰就像城堡的墙垛,也如同一顶巨大的皇冠,不愧是济州岛火山岩地貌最有名的一个地点,由此也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景观。这座海边的火山口孤峰是一个典型的凝灰岩火山锥,高度达到179米。当然,这点高度对经常在5000米海拔高度考察的我们来说,虽然天气炎热、挥汗如雨,但登上去真可以说是“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在5000年前由浅海底的火山水下喷发形成的,其顶部有巨大的火山口,直径为600米,深90米,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

除了西面因海浪的侵蚀变得倾斜度较低,形成草木丛生的山坡,与城山村相连,日出峰东南面及北面的其余周边都是险峻的悬崖。潮湿的火山灰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陡峭的坡度,火山灰层有时向倾斜面坍塌,或像沙尘暴般从四面流泻,形成凝灰丘。由此,凝灰丘提供了从火山口内部沉积到边缘地层的绝佳火山地质剖面,同时在海边悬崖上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如在喷发和凝灰丘堆积时形成的同沉积断层和破裂,以及喷发时陡坡上形成的滑坡、塌方和碎屑流沉积,等等。火山锥下伏高度渗透性的熔岩,厚达120米,含有丰富的地下水,因为已被海水淹没了几千年。日出峰最初由两个火山口组成,是喷发中心的迁移形成的。上涌的岩浆与熔岩中的地下水相互作用,造成凝灰岩锥体中强烈的水蒸汽喷发。不过,东面的火山口后来被波浪侵蚀而消失,仅保留下西面的火山口。下午到海滩观察沉积,全是在火山岩基础上形成的,包括后来受到海水改造的结果。同时可以从侧面观察日出峰的地层结构,清楚地显现出上、中、下三层火山锥的倾斜叠覆关系。

 

海边还有更多的火山地貌,我们在涉地岬近距离观察了一个由暗红色火山渣覆盖的岩浆气体喷发火山锥。涉地岬位于济州岛东部海岸线的尽头,据说春天当黄色的油菜花盛开时风景尤为迷人。由于喷发过程中高压气体的爆炸性释放冲碎了岩浆,所以形成大量火山岩碎块,即“火山渣”。其实我一开始不知道火山渣的英文叫scoria,这个词跟韩国国名的英文Korea发音接近,所以听讲解还以为这是独有的“韩国型”火山锥,问过才知道自己搞错了。韩国同行也为我们讲解了火山岩岛的地下水运移。在过去,由于缺少人工干预的技术,济州岛上的淡水非常珍贵,由此也形成了长途跋涉背水的传统,并且由妇女来承担。

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专门为我们打开围栏下到剖面上近距离观察。由于不对游客开放,所以草丛长得很高。我很怕蛇,就问他们有没有,结果不仅说有,而且还有毒蛇,这下更紧张了。好在人多,已经打草惊蛇,把它们吓走了吧。而海边礁石上成群等待捕鱼的鸬鹚却让人看着惬意,一幅大自然的和谐画面。

第三天的考察先去看一处沙滩。济州岛是一个火山岛,岩石主要都是黑色的玄武岩,但没想到也有白色的沙滩,似乎主要是由贝壳破碎后形成的。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自然条件下也应该被浪潮带来的黑色玄武岩沙混合啊!

岛上在1971年创建的热带植物园很有名,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来过。更神奇的是这里有几个熔岩洞,跟石灰岩溶洞相似,其中最有名的两个叫挟才洞和双龙洞。这是济州岛最高处的汉拿山爆发时岩浆流过的地下通道形成的天然洞窟,后来又经过地下水的改造。这一带的地表覆盖着从海边吹过来的贝壳沙,这些碳酸钙的物质在雨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最终渗入地下的岩溶通道,所以原来深黑色的熔岩洞渐渐混染出金黄色的条带,底面和洞顶也分别发育有石笋和石钟乳。韩国的重要地貌和地质现象都被列入国家天然纪念物,如挟才洞就是韩国的第236号天然纪念物。双龙洞是因为主洞旁还有一个很大的岔洞,其洞顶的岩溶花纹很像动物的脊椎及其肋骨。但我还是没有想明白成因,因为熔岩洞的解释是岩浆流过而留下来的,但岩浆在最后的冷却阶段不应该因凝固而填满通道吗?怎么会留下空间。应该是地下水侵蚀玄武岩裂隙逐渐扩大形成的吧?

 

下午先去水月峰海边看了壮观的沉积剖面,这里是济州岛上无数的火山岩厦之一。海边有蜱虫的警示标志,下车后工作人员先给我们腿上和手臂喷了防虫剂。沉积剖面是在最多不过一周的短时间内,火山爆发留下的,下部有很多喷发时产生的火山岩砾石和火山弹,上部是细腻的火山灰层。水月峰是约1.8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环绕在火山口周围的凝灰岩堆积的一部分,火山碎屑的涌出形成巨型的波痕构造。这些构造现象为解释喷发和沉积过程中凝灰岩环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实际资料,因此现在修建了一条观察剖面的地质步道。这里的海滩就是纯黑色的玄武岩沙,还建有过去时代潜水采集贝类等海产品的海女的纪念建筑。

 

当天最后的项目是乘船观察山房山的熔岩穹隆和龙头海岸的火山地貌。船上的工作人员热情地用高音喇叭不间断地大声讲解,可惜我们都听不懂韩语,应该是神话一类的传说吧。反而韩国同行没法给我们介绍专业内容,只能靠近耳朵单独交流。这个钟形的熔岩穹隆虽然以近400米的高度耸立于海平面之上,但并没有火山口,即地下的粗面质岩浆80万年前最终没有喷出而冷却了。龙头海岸是济州岛最古老的火山岩厦,其形成时间远早于汉拿山的喷发。而形成龙头海岸的水下喷发发生在大陆架上,冲破了浅海的沉积物,可以识别出在发生三次坍塌后火山口最终被阻塞。我们在船上还幸运地看见成群的海豚在追逐嬉戏,不时腾出水面,实在难得。

 

最后一天的活动仍然非常充实,济州岛确实有很多值得观察的地质现象,也都纳入了地质公园的范围。第一个点就是西归浦的海相沉积,韩国同行很细心地安排了这个野外地点,可以直接观察了实际的地层。西归浦组近100米厚的含介壳碎屑岩和玄武质火山灰互层有长达一公里的天然露头,不仅包含重要的科学内容,也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西归浦组是济州岛形成初期的火山活动和沉积物堆积的地层,具有指示古代气候和海平面活动情况的古生物学、沉积学特征。这条剖面因化石物种的多样性而很早就受到保护,在1968年被韩国政府确定为第195号天然纪念物。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展的地下水发展计划通过钻井发现,整个济州岛的地下深处都有西归浦组地层分布。地层中的化石主要包括温暖浅水型,如贝类、珊瑚、海胆、鲨鱼等,也有冷水型化石,揭示出本地区第四纪的海平面和气候环境变化。

 

不远处就是第二个地点天地渊瀑布,这是在断层影响下,坚硬的黑色玄武岩和松软的褐色碎屑岩差异风化侵蚀造成的落差,瀑布20米高、水潭20米深。数道白练从天而降,确实如其名字的精确刻画,毫无意外地被列为韩国第14号天然纪念物。由于水流的侵蚀作用,实际上瀑布在不断的溯源退缩之中,由此形成了从瀑布到海边的玄武岩深谷,这一过程从40万年前就开始了。看瀑布旁的展板上介绍,这条河中生活着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这是一种大型的热带鳗鲡,其身长可达2米,体重20公斤以上,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的中低纬度水域及其通海的河流中,包括非洲东部、南太平洋、东南亚、日本,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和江河地区。花鳗鲡的性情凶猛,体壮有力,常以小鱼、虾蟹、贝类、水生昆虫和沙蚕等为食。由于其白天潜伏于洞穴及石缝中,夜间才外出活动,为方便夜间观赏花鳗鲡,特意在天地渊瀑布安装了照明设备。

 

最后一个地点是大浦海岸的玄武岩六方节理柱,在世界上也相当有名,其规模巨大,从各个角度都能观察到,非常壮观。节理是岩石中的破裂面,玄武岩中以柱状节理为特征,是高温熔岩急剧冷却的过程中因收缩作用而形成的。这里的粗面玄武岩柱有些的高度可达25米,沿着海岸线绵延达2公里,其形成时代为距今25-14万年前。

 

韩国确实把国土面积经营得非常好,包括各种地质现象。就拿这几天考察的济州岛世界地质公园来说,岛上形态各异的火山地形与地质资源都被开发成天然火山博物馆。从交通到休息的无数精心建设的服务设施就不用说了,仅从介绍相关地质知识的野外展板这个小细节就能看出认真的态度。这些展板都用金属材质固定在石质基座上,内容通常都用韩、英、中、日4种文字书写。除了中文的个别用词稍有不太常见之处,我还真没看到什么错误。我们也正在帮助国内的一些地方做类似的科学普及和知识宣传,济州岛的经验值得借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邓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3751-14503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