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公元2022年,有幸拿到科研生涯的第一个基金,内心之愉悦,无以言表。故决定此刻执笔,将些许体会与吾辈共享。申请经验谈不上,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海涵!
当看到公示名单上自己名字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血压在飙升,心跳在加速。毕竟是二战了,如果再不中,可能真的要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产生很大的怀疑,甚至都有可能会劝自己转行,去卖卖保险啥的了。
然而幸运的是,“老天”(或许这里用基金委或者同行大佬更贴切)给了我一个大大的鼓励,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在科研这条道路上继续驰骋,握紧手中的六角扳手,为真理战斗。才有了此刻的机会,写下两次申请青年基金以来的亲身体会和感悟。
如今打开浏览器随便一搜,便能看到许多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可谓是面面俱到,精彩万分。
关于申请书的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基金中与不中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本子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各位同辈心中都十分清楚,倘若是小白,想必在各大网站也能了解一二,因此我不在本文中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在我看来,基金申请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这里我大致把它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此处所讲与荀子、孟子所言有所区别,我将在下文中一一给大家介绍。
1.天时
古人云:“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真正的高手,善于静待天时,南怀瑾先生说过:“时运不来,贸然行事,必然会遭到别人的排挤与打压。”
正如刘备一样,一生的奋斗让他领悟到天时的重要性,时运未到之时,虽怀有雄图大志,却也只能寄人篱下,看人眼色。所以在他去世时讲“屈身守兮,以待天时”。
一个聪明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天时的重要性,时没有到,不要轻举妄动,浪费精力,折磨自己,你等时机到了才做就很轻松。如今国家正在加大科研投入,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真正的高手,在天时没有到来之前,能学会韬光养晦,深根宁极,乐观生活,但是隐藏锋芒非是让,等待时机更高飞。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道:“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因此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有了前期一定的积累再出手,厚积而薄发,莫要空手套白狼。
2.地利
所谓“地利”,于孟子而言是指地形地貌攻防工事的条件是否有利于战争取得胜利。倘若把基金申请比作军事战争,你的“敌方”就相当于成千上万的同行,如何突出重围,获得资助,拿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则是需要你深思熟虑的问题。
本文中所讲的“地利”,可能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个观点,也可能会比较敏感,但不得不说的是一个好的平台,一个有希望的平台,一个能撑起你研究的平台是你拿到资助的关键。
这其中包括你所在科研小组以及整个学校的设备、学术带头人等,尽可能的收集你能使用到的科研设备和资源,为你所用。切莫因为设备限制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进而影响申请结果,得不偿失。
当然,“地利”完全可以在申请书中体现出来,比如 “可行性分析”、“工作条件”等部分。总之,要让评审专家看到你有条件开展研究,并能将研究进行到底。
3.人和
本文中的“人和”并非孟子所说的得人心、上下团结之意。于此处,“人和”则是指在自查自纠的同时,也要将你的申请书给到你所信任的人,包括你的导师、同门师兄弟等,让他们给予你专业的指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能虚心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才能让你的申请书增光添彩。
今年有幸获得资助,我觉得与我两位导师(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以及同门(同一实验室的师兄弟)的指点密不可分。
在申请书写完的第一时间我就发给了他们,虽然都在忙着赶本子,但还是百忙之中给我回复了意见。我的博士导师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从头到尾地给我进行了改正,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读和改,印象中整个通话持续了大概2个小时。
当然,申请书不一定要发给专业的人士,有条件的话你也可以发给你的老婆(或者女朋友)、父母、亲人、朋友等,他们虽然给不了你专业的指导,但是一些明显的书写错误,还是可以帮你指正。
要知道,有时候书写错误会大大地拉低你的分值,给专家留下的就是马虎、大意、不认真等等一系列差的印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以上就是本人关于基金申请中所涉及客观因素的一些个人见解,当然影响因素很多,归根结底还是本子的质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功夫把工作做精,花时间把本子写好,正所谓天道酬勤。望各位申请基金的青年学者,扎扎实实做科研,勤勤恳恳做学问。共勉!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LetPub编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32242-136129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