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缶已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wndream

博文

评教分数阶跃式暴拉,打了一场翻身仗 精选

已有 12794 次阅读 2024-12-26 10:1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的本科课程都集中在春季学期。跟大多数老师一样,也对学生评教有一定的心理恐惧。所以,2023年拖到秋季开学以后才查看评教分数。想不到分数竟然极低,门门几乎都是全校倒数!不但分数低,学生评语还含有不少不客气的差评言论。

虽然在我们学校,学生评教分数仅供参考,对老师的晋升没有实质影响,但还是感到心灵受到暴击!郁闷持续了好几天。

作为教师,教学就是职业生命。人的科研能力是相对的。但如果教学能力被否定,那就等于事业被否定了。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痛定思痛,进行了冷静思考和分析。

1. 前几年评教分值正常,处于中流水平。但是分数逐年下降,直到2023年跌到底。这说明我的教学能力基本盘应该并没出大问题。

2. 研究生课程评教分值正常。研究生教务系统能查看分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存在一些极低的差评,拉低了总分。

因此,冷静思考之后我得出一个猜想:问题的核心,很可能出在我前几年对OBE教改实践的力度持续加大上。

在2023年,我的课堂上,课堂阅读、课堂提问、课堂练习、黑板演算、随堂测验的比重相当大,讲解的成分降低了不少。研究生的一门硬课《鲁棒控制》,课程内容公式含量非常大,因此课堂时间几乎都是安排学生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推导公式。这样可能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上课比较辛苦。

因此,我决定从2024年开始,复归传统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毕竟,就算OBE教改更科学更高效,但如果学生抵触,实际教学成效只会更差。

此外,我认真阅读了学生写的评语,并深刻反思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可能的改进办法。制订了以下计划和安排:

1. 以往教风是带有一定个性的。有个性的老师评教分数偏低的概率可能会更大。我下决心在课堂教学中力避张扬,消除个性,仅保持谦和的职业化风格。

2. 自己在课堂录音。然后课后回听录音,回看课堂录像,尝试以学生视角观察自己的教学表现。思考可改进的地方—例如提高语速、消除口头禅;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注意口语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形成较好的语言习惯。

3. 用心备课,积极答疑。

计划安排已定。心里还有点不踏实。我听说存在一些老师,督导诊断不出什么明显的教学问题,但莫名就是不受学生欢迎,仿佛被什么给魇住了一般。我自己上小学时就有这样的老师,别的老师课堂秩序都正常,唯有她课堂秩序总是混乱不堪,好像被学生给“集体孤立”了,而且届届相传。----假如这样,那就太可怕了!

2024年春季学期,还是那熟悉的三门课,我小心翼翼地实施了预设的教学改进方案。

一直不敢看评教分。拖到年底,拖不过去了,才做好再次承受暴击的心理准备,然后鼓足勇气逼自己看一眼。

咦,竟然没有问题了!不但每门课的评教分都暴拉了至少10分,全都90以上,而且学生评语几乎全是好评。最意外的是,我教的那门实验课,评价很高,排名竟居于前列!按说实验教学同质化比较严重,评教分数很难高于理论课的。

这可是我始终坚守以下原则获得的真实评价:1. 坚持点名; 2.严格要求,绝不放水; 3. 绝不明着问学生要分; 4. 也绝不暗着问学生要分(以送小礼品、送小贺卡的形式拉感情,或者倒苦水博同情)。真的是阶跃式的翻身!

我的教学改进计划成功了!

总结如下:

1. 课堂不能有个性,保持和蔼谦逊的职业化态度。

2. 正视学生评价中蕴含的合理性,不能主观臆断认为“只要严师就是差评;只要不点名而且放水就是好评”而无视评价。兼听则明,既应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也应该听得进去批评。

3. 认真、投入和关爱学生。回想本轮实验课之所以得到高分评价,主要就是因为认真。我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实验都没放过。耐心帮他们解答和解决问题。学生找我验收实验时,我不着急验收,而是聊一聊看他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原理,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直到实验结果数据满意了为止。能通过努力和耐心调试得到优美的实验结果,学生也很开心。遇到实验难点,会让大家暂停下来听我统一讲解一下。最后尽管我因为要求严格,跟两个学生起过冲突,但最终仍然获得了一致好评。

4. 不断思考、总结和提高。教学的改进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

   2024年真是有收获的一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429-1466072.html

上一篇:阿里数学竞赛天才少女事件与社会公众的情绪碰撞
收藏 IP: 223.72.62.*| 热度|

38 宋运忠 朱爱军 武夷山 尤明庆 崔锦华 王安良 许培扬 王涛 宁利中 夏辉 曹俊兴 王从彦 李学宽 杨正瓴 褚海亮 刘全慧 王德华 周忠浩 郑永军 胡泽春 檀成龙 张忆文 杨锦忠 钟定胜 李斐 孙颉 胡大伟 谢钢 吴嗣泽 孟佳 孙宝玺 谌群芳 雷宏江 吕健 刘跃 王林平 尹春 guest0892686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