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介绍一种多功能生物反馈系统

已有 860 次阅读 2023-7-18 07:5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介绍一种多功能生物反馈系统

1、多功能生物反馈系统简介

多功能生物反馈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无线生物反馈系统,可以纠正多种疾病中的各种神经功能紊乱、运动功能障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通过多种生物反馈方法帮助成人和儿童进行康复。

基本配置采集使用四个并行工作的无线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可以独立进行管理。应用程序制定每个传感器信号信道的软件、带宽和范围。不同的传感器配合不同的生物反馈模块,可以做到同时在四个专用频道上,同时提供最多四种生物反馈培训。

一次性自粘电极用于肌电图、心电图和呼吸传感器。头带用于脑电图传感器。该系统可以:

脑电、心电和呼吸结合进行心理情绪校正;

肌电图用于知道骨骼肌训练;

心率和呼吸参数的计算心率变异性校正植物神经紊乱。

学习如何使用膈肌放松呼吸模式实现放松。

        可以根据脑电图、肌电图、呼吸和心率信号的任意组合方式对患者进行多种模式训练。此类训练可用于培养复杂的反射反应和注意力集中技能、精细运动协调或其他特定的心理生理任务。

该系统允许根据患者的历史记录选择训练模块或课程,并以自动模式实际运行培训课程。 考虑到任务逐渐增加复杂性,存在大量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培训的模板。这套系统还允许在不同的康复任务下创建和添加新模板。这套系统的一个重要优点是智能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了生物反馈训练课程开始前肌肉、大脑生物电位或心率的真实参数。该模型作为基本的参考信号系统,允许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生理感知的准确性,并有助于制定正确的训练模式。

系统包括不同康复方向的既定课程和培训库。

演示最适合设置电极的位置的图像,以获得最有效的培训。

适应特定用户并评估过程的动态变化。

多种电脑游戏环境,构建友好的适合用户的方法,使康复过程更加有趣和专注。

就所进行的每项培训形成一份扩展报告,以证明其完成了有效性工作。

对于“移动”用户,可以使用工具来创建自己的课程和更详细的培训安排,从而实现多模式训练。

2、多功能生物反馈系统的适应范围

多功能无线生物反馈系统用于纠正各种类型的运动功能障碍、肌肉纤维损伤和神经损伤。主要适应症包括:

训练中枢神经损伤后虚弱或瘫痪的肌肉。

脑瘫、中风、脑外伤后的康复。

头痛和面食麻痹。

运动训练,协调性发展肌肉,提高训练效果。

脑电图生物反馈校正病理过程的大脑区域的皮层生物电活动动态指标(神经动力学参数)。

该软件包含五个预先设置的“心理情绪矫正”课程。每个课程都包括相应训练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和患有心理情绪障碍的人以及健康人来说都可以从生物反馈训练中获益。

1)对于儿童的适应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有攻击性和冲动性的性格,有恐惧症和在同龄人群中社交孤立,存在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的问题;言语发展迟缓;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和无法学习算术;害羞和自我怀疑;阿斯伯格综合症。

    2)对于患有心理情感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人,训练课程旨在:

控制心身紧张的情绪;预防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发展;控制攻击性、抑郁、紧张和焦虑;治疗失眠、抑郁症、偏头痛和慢性头痛;激活心理过程;治疗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3)对于健康人来说,课程有助于:

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慢性疲劳;控制情绪、增加创造力;提高记忆力和提高注意力。

    4)生物反馈进行心理情绪纠正的结果:

提高学校和学生的教学/学习效率;

健康人抵抗压力,改善智力活动、创造力和完成任务的准确性。

在压力或及时性方面都在增加;

成人中风后促进恢复阅读、拼写和执行算术运算能力;

改善精神状态。

    5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根据心理变异参数的统计计算获取植物神经障碍指标。主要应用于:

针对植物神经障碍(植物神经性血管肌张力障碍、功能性节律障碍)的放松训练和增加抗压能力。

    6)使用脑电图和肌电图结合的多模态训练可以应用于:

脑创伤和脑卒中后复杂运动康复训练;

注意力缺乏的脑瘫患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95746.html

上一篇:一种超过百亿美元市场的可穿戴肌肉监测仪
下一篇:智能健身房穿戴设备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