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关于肠易激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与亚洲共识的比较

已有 1803 次阅读 2021-3-31 12:02 |个人分类:健康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于肠易激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与亚洲共识的比较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

Second Asian Consensus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19)

肠易激综合征第二次亚洲共识(2019年)

共识意见1: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

声明1: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相关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或不适,这些症状通过排便或泄气而改善或加重。这些症状可能与大便形式或频率的变化以及其他症状有关,包括急迫、劳累和排便不完全的感觉。

声明18: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反复腹痛/不适为特征的疾病,伴随着排便或肠道习惯的改变而发生,且无常规医学检查可检测到的器质性原因。

共识意见2: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4%~11.5%,仅25%的IBS患者到医院就诊。

共识意见3:女性IBS患病率略高于男性;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18~59岁)更为常见,老年人(年龄≥60岁)的IBS患病率有所下降。

声明4:在大多数亚洲国家,肠易激综合征在男性和女性中一样普遍。

共识意见4: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与IBS的亚型无关;肠道感染是中国人群患IBS的危险因素。

声明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抱怨与饮食有关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或腹胀。

声明10:胃肠道感染易发生肠易激综合征。

共识意见5:IBS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明25:除了症状严重程度外,在疾病发病率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反应的监测中,建议对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QOL)、功能损害、心理压力源和痛苦进行评估。

共识意见6: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肠脑互动异常。

声明7: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多维度的疾病,包括肠道失调、胃肠道低度炎症、黏膜免疫激活、肠道通透性增加、食物不耐受、胃肠运动障碍、内脏超敏反应、胃肠道-大脑相互作用改变、遗传和心理社会因素。

声明12:肠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之一。

共识意见7: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声明7:

声明11:内脏超敏反应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共识意见8: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但不同IBS亚型患者的胃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声明1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可能是由于对环境刺激的过度生理反应引起的,如饮食和压力。

共识意见9: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参与部分IBS的发病。

声明9:IBS与免疫激活、低度肠道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

声明15:IBS患者可以在特定区域表现出大脑活动的改变,这可能与疼痛和情绪唤醒有关。

共识意见10:IBS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表现,急性和慢性应激均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

声明6:压力与肠易激综合征的恶化有关。

声明32:抗抑郁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有效,但不清楚哪位患者会受益。

 

共识意见11:肠道微生态失衡在IB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声明8:肠道微生物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尤其是伴有腹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

共识意见12:IBS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其并非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

声明19:诊断肠易激综合征需要仔细的病史,参照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如有必要,可进行调查,但没有单一的诊断或证实性试验。

声明21:在初级保健机构中,建议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阳性症状诊断,以减少不必要的调查。建议采取分步方法,特别注意警报特征的存在,并明智地使用选定的诊断测试来排除器质性疾病。

声明22:在转诊中心,推荐的检查包括全血计数、血沉、血液化学、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测试、大便隐血检查、寄生虫和艰难梭菌感染,以及结肠镜检查。

共识意见13:警报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夜间排便、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非刻意体重减轻、结直肠癌和IBD家族史。

声明19

声明20:在考虑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时,需要排除的警报特征包括大便中有血、意外体重减轻、贫血、夜间症状、发烧、腹部肿块、腹水、结直肠癌家族史和发病年龄>50岁。

 

共识意见14:IBS亚型诊断应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主要粪便性状,分为IBS-D、IBS-C、IBS-M和IBS-U4种亚型。

声明2:应根据布里斯托尔大便量表(BSFS)描述患者的肠道模式,并考虑到排便频率、排便不畅、排便不彻底和紧急程度。

共识意见15:IBS与其他功能性肠病、功能性排便障碍存在转换、重叠,应基于主要症状群作出鉴别诊断。

声明5:包括上腹部疼痛在内的消化不良症状在亚洲IBS患者中普遍存在,并可能导致功能性肠病的误诊。

共识意见16:IBS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GERD等重叠,诊断IBS时应全面了解消化道症状。

无明确提及

共识意见17:IBS的严重程度与肠道症状、肠道外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估。

声明16:心理社会因素在IBS症状的发展和加重中起着重要作用。

共识意见18:IBS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


共识意见19:在IBS诊疗实践中,应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

共识意见20: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对改善IBS症状有益。

共识意见21:心理认知和行为学指导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心理治疗对部分IBS患者有效,但仅限于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实施。

声明37:心理治疗可能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用,但数据仅支持在三级护理患者中使用。

共识意见22:解痉剂可改善IBS症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

声明27:解痉药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有效药物。

共识意见23:止泻剂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症状。

声明28:止泻药对控制肠易激综合征腹泻有效。

声明29:一些5-HT3拮抗剂对IBS-D有效。

共识意见24: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可改善非IBS-C患者的总体症状,以及腹胀、腹泻症状。

声明34:非吸收性抗生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有效。

 

共识意见25:渗透性泻剂可提高IBS-C患者的排便频率,改善粪便性状。

共识意见26:促分泌剂可改善IBS-C便秘症状,其中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同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

声明33:促分泌剂(Secretagogues)对IBS-C有效。

共识意见27:益生菌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

声明31:益生菌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共识意见28:中医药对改善IBS症状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

声明36:中药包括中药和中成药可能对某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帮助,但其疗效应通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声明35:一些补充和替代药物(CAM)(特别是薄荷油和Kampo)可以有效地治疗IBS。

共识意见29: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用于IBS患者的治疗。

声明30:一些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效。

 

在亚洲共识提及,在中国专家共识没有提及的内容

声明14:一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胃肠道快速转运,而一些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与缓慢转运有关。

声明17: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声明23:排便障碍可表现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声明24:小麦过敏或非麸质过敏(NCGS)和IBS患者是不同的实体,尽管他们的症状可能重叠。

声明26:低FODMAPs饮食对IBS有帮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9472.html

上一篇:[转载]北美共识相关摘要
下一篇:胃肠道相关激素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2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