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别让孩子孤单面对焦虑

已有 2333 次阅读 2014-6-1 18:4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别让孩子孤单面对焦虑


 

■郑渝川

一组来自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13%的儿童会受到焦虑症的影响。上升为焦虑症的焦虑未经治疗,很难自愈,焦虑问题不仅将带入其成年,还将使儿童的心脏、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至于成年人,则更频繁受到焦虑症影响,大多数案例报告其症状开始于儿童期。

为人父母者还有必要了解的是,焦虑症可经治疗而缓解,以至于痊愈,通常采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安全有效,且被实证研究广泛验证。

儿童焦虑症的表现有哪些呢?美国著名的临床精神医学博士、情绪研究专家塔玛·琼斯基在其所著的《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恐惧的心理课》一书就历数出了多种常见的儿童焦虑症表现:一些孩子无法放松,从日常焦虑发展到广泛性焦虑症;有的孩子活在恐惧中,最终为恐惧症所严重影响,恐惧的来源既包括狗、蛇、老鼠等动物,暴风雨等自然环境类型,还包括与血、医疗相关的动态过程以及在隧道、桥梁、电梯等环境出现的情境;很多孩子害羞,无法缓解,发展到社交焦虑,再到选择性缄默症;对应的还有所谓的“粘人包”,对分离感到焦虑和恐惧;部分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少数人甚至程度很深;此外,一些孩子还表现出过度紧张,容易陷入悲伤等情绪崩溃状态的反应……

相信家长们在看到如此之多类别的儿童焦虑症表现后,会反省常见的处理方式,比如呵斥孩子(很多家长对孩子情绪上的异常反应,会联系到意志品质培养,希望呵斥能改变孩子),或者温和劝慰(提供空泛的鼓励)等等。这些处理方式很难取得效果。塔玛·琼斯基在这本书中,解析了儿童焦虑与恐惧的成因。

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避险反应机制。焦虑其实就是人面临不确定状况,无法依据已有生活经验和方法途径去预测并应对事件结果。儿童焦虑症的实质就在于夸大所可能面临的困难。引发及扩大焦虑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行为抑制及应激事件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等。不少家长严厉管教孩子的做法,正成为孩子积蓄迟迟难以消褪的焦虑的源头。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辨识孩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焦虑特征,应就此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其演化为严重的焦虑症呢?总的来说,儿童的言行举止如果出现并非孤立存在的异常现象——比如与现实状况不相称的过度痛苦、哭泣、愤怒、沮丧等反应,经常说自己头疼、胃疼等身体不舒服,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或逃避倾向,睡眠紊乱,需要家长花费过多时间来劝说其参加吃饭、做作业等常规活动——就是滑向焦虑的危险信号。塔玛·琼斯基在书中就此从临床神经医学和儿童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对以上异常表现作了解读分析,并辨别了焦虑与其他心理障碍、精神疾病。

书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家长应对儿童焦虑的方法选项,着重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并就不同类型的儿童焦虑症提供了针对性的自助治疗建议,包括家长应如何通过分析来判断孩子的焦虑程度及可能的焦虑症类型,如何帮助焦虑症孩子控制病态化的身体反应,如何通过亲子训练使得孩子靠近并战胜恐惧。

自然,无论是一般疗法,还是特定的药物,都不能保证对所有焦虑症孩子有效。要避免已经陷入严重焦虑的孩子走出自我煎熬,家长应当增强与孩子的正面沟通,跟他们谈谈成年人现实中的忧虑与恐惧,通过主动提供有利于孩子调适、治疗的信息等方式为之减压。

《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恐惧的心理课》,[美]塔玛·琼斯基著,吴宛蒙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4-05-30 第19版    书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08826-799554.html

上一篇:手工科普 回归“低科技”
下一篇:中国科学报微信(5月24—31日)
收藏 IP: 106.49.82.*| 热度|

1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