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东
“基金申请综合症”的症状
2025-11-2 16:55
阅读:1169
“基金申请综合症”(Proposal Syndrome)的症状

冯兆东(2025-11-01)

前提:一些注释

注1:Proposal Syndrome:是我自己杜撰的一个词。Proposal:基金申请书;Syndrome:综合症。

注2:我的两个女儿的很早的英文词汇里就有Proposal一词。她们的妈妈用调侃的语言命令女儿:赶快去写proposal去吧(即:赶快去写作业去吧)。原因是:我的很多“上班之外的时间”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在那里写Proposals(基金申请书)。

注3: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反五唯”过程中,许多人抱怨:“反五唯”似乎变成了“一唯独尊”,即:一切以“获得项目”为准了。这个抱怨是有根据的和有道理的。

注4:“一唯独尊”显然偏颇。哲学家应该不是靠基金的,医生也不是,发明家也不是。但是:烧钱的理科研究却是不得不依赖于基金的。这样讲应该没问题吧。

主题一:我一直是看中基金的

我曾数次在科学网博文里陈述过的基金写作和获得(或不获得)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每到基金申请季节,我常常魂不守舍。在美国:感恩节+圣诞节+新年是我的Proposal-Writing的黄金时段;在中国,新年+春节是我的Proposal-Writing的黄金时段。我的常常魂不守舍应该可以被叫作:Proposal Syndrome(基金申请综合症)。

主题二:我是用基金衡量学者的

我在美国犹他大学教书时认识两位很有成就的学者:一位是著名的地球化学家瑟琳(Cerling),另一位是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埃勒林格(Ehleringer)。他们二人常常如此念叨:“我很看重我的NSF基金(NSF:美国科学基金委),我视之为“获得金牌”,因为NSF的竞争最为激烈也最为公平”。基于我多年的经验,我(冯兆东)也如此感叹:“我很看重我的NSFC基金(NSFC: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我视之为“获得金牌”,因为NSFC的竞争最为激烈也最为公平”。

根据我的经历和一些统计(统计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犹他大学地质系、堪萨斯大学地质系、蒙特克莱大学地球环境系;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兰州大学资环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XX师范大学地理系、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我“主观地”列出了一个衡量学者的“客观标准”。以下是我(冯兆东)建立的“标准”:一个学者,如果在他(她)学术的旺盛期(例如:35-60岁)能做4个以上NSFC面上项目,他(她)算是优秀的(无论他(她)有没有帽子);一个学者,如果在他(她)学术的旺盛期(例如:35-60岁)能做3个NSFC面上项目,他(她)算是科研队伍的“平均人”;一个学者,如果在他(她)学术的旺盛期(例如:35-60岁)只做了3个以下NSFC面上项目,他(她)算是在活跃学者群里低于平均线的学者啦。

补注:理科研究是需要钱的

补注1:为什么“连续的和多个NSFC面上项目”可以被用来度量学者的水准呢?因为“连续的和多个NSFC面上项目”意味着:这个学者是被同行“持续地”认可的。这是很足的理由。这个理由比“发了一篇NC”要硬气得多。这样讲应该没问题吧。

补注2:如果一个数学家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获得了重要成果,那并不奇怪。如果当年达尔文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仍然能获得“支持进化论”的证据,那肯定是奇了怪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兆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00905-1508543.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