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对"本科教学"的思考(再推)

已有 1740 次阅读 2025-9-6 08: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本科教学"的思考

冯兆东(2022-06-25

(科学网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344458.html

    我自己算是一名老教师喽,在中国的大学课堂里教书近20年,在美国的大学课堂里教书也近20年,而且还自认为是一名尽职尽责的课堂老师。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深入讨论的)。

 

1、 上好你(老师)的每一门课和每一堂课,应该是你的追求。

什么叫上好课?(a)建立老师(你自己)与学生的信任;(b)永远记着:学生是你的受众,他们对老师和老师的教学是有期望的,而且他们是花了时间和金钱来上你的课的;(c)上过你的课的学生对你的评价才是对你最重要的(对你最重要的:不是奖状,不是被头头接见,也不是赢了“组织化”了的教学比赛。即便你有了最受捧的教案,也说明不了你的教学水平)。好的学生评价不仅让你有了“市场”和饭碗,而且让你有了职业感和成就感。

 

2、 我不认为“教学大师”是存在的,但老师确实有好与差的区别。

既然是教学,你就得教好。而教好的检验便是:学生们学好了。我不相信有什么“教学大师”。其实,教学本身并不深奥,甚至“教学的规律”并不是很难掌握的。什么是好老师呢?(1)对讲授的内容极其熟悉;(b)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组织讲授内容(即严密遵循逻辑并尽可能因材施教);(c)语言风趣和态度热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方式。

 

3、 教学的节奏:应该取决于年级的高低。

低年级的大学生,需要将他们的学习方式从中学时代的灌输模式逐渐转换到自主模式。例如,一年级的大学生的教学节奏也可以基本上是:老师的板书速度。但是到了高年级大学生,老师板书的速度显然会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吸收到的信息量的。我的经验是:用“制作精良的PPTs”学术报告节奏的讲述相结合的方式,争取每堂课都是一场稍慢节奏的学术报告: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听懂一套知识。至于那些需要学生更清晰了解的思考题和名词(特别是那些与考试题可能有关的思考题和名词):你完全可以放在课件的最后一张PPT里,让学生做课外功课就行。

 

4、 教学的方式:应该取决于课程的类型。

如前所述,低年级的学生仍然可以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似乎是不宜用PPT主导的学术报告形式的。即便是高年级的课程,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PPT教学。例如,长篇的数学推导:显然不适合使用PPT方式。就如一位科学网的网友所讲:老师边讲述边板书(公式推导),学生才有可能被彻底地带入到推演的逻辑过程”中去

......

5、AI时代的本科教育。

无疑,AI时代,几乎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会被AI深深地影响到,大学教育更是难能例外的。“与时俱进”当然是万分应该的。但是,“恪守本分”更是万分应该的。我(冯兆东)的理解是:AI的能力是基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已经积累的资料的。我(冯兆东)的理解是:AI不可能像“长期以来被想象出来的神灵”那样,可以“从中创造出来”。我(冯兆东)的理解是:发现自然规律的事儿,还得由人类自己去完成。还有,当AI替代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可以公平地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时候,人类会将追求“科学”当作兴趣去做的。总之,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AI助手”或“培养AI技术员”。另外,既然AI可以省出那么多"人工劳力",我也相信:很近的将来,我们也许不需要那么多AI研制者和AI应用者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00905-1500693.html

上一篇:大学还是分层次的好(再推)
下一篇:AI能行的前提是:资料足够多并足够好
收藏 IP: 27.227.218.*| 热度|

12 张学文 刘进平 郑永军 崔锦华 王涛 焦飞 胡泽春 孙颉 周忠浩 钱大鹏 吕健 汤敏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9 0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