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恭:明代治黄战略家(百度)
2025-04-11
万恭(1515~1591),字肃卿,别号两溪,江西南昌县武阳镇游溪村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任光禄寺少卿等职。隆庆六年(1572年)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万历二年(1574年)被劾罢官。万恭对黄河特点和治河措施提出不少精辟见解。他批判了过去“多穿漕渠以杀水势”的治河观点,认为黄河的根本问题在于泥沙,治理多沙的黄河,不宜分流。因为“水之为性也,专则急,分则缓;沙之为势也,急则通,缓则淤”,黄河只有合流,才能“势急如奔马”。必须因势而利导,用堤防约束就范,使之入海,这样才“淤不得停则河深,河深则永不溢”。他这一治河思想,对于当时治河是一重大创新。以后潘季驯治河时,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践和发展,提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延续应用达数百年之久。万恭在职期间,写有《治水筌蹄》一书,总结了长期以来治河治运的经验教训及其治河思想、方法、措施等,对后世治理黄、运有深远的影响。
...
特注:
虽然,潘季驯以束水攻沙理论为人称道,但是,以水治沙的战略思想,最早是由虞城县的一位秀才提出的。后来,这位秀才(这位秀才算是万恭的先师吧)的思想由万恭初步实践整理,以札记的方式辑录成《治水筌蹄》,潘季驯的《河防一览》便引用了该书许多内容(万恭算是潘季驯的先师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