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转载]学界病症:多来自被管得太多

已有 352 次阅读 2024-5-17 07: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学界病症:多来自被管得太多

冯兆东(2018-11-11)

科学网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145692.html

 1. 前言

......。

2. 大学教育变成了以“填表”为目标的“工程”项目

那么多的来自教育部的和/或教育厅的“考核”指标和他们的频繁考核迫使大学和学院的领导整天忙于应付填表。于是呢,为了填好表,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按“被考核的指标”一条一条地和一一对应地去安排和进行的。大学的本真目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家长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被“看得太紧”的后果是:为了让考核者满意,一切皆可行。于是呢,病态动作就出现了。例如,由于“吸纳留学生”成为了标准之一,学院或学校就不得不“低标准地”和“不顾自身条件成熟与否地”去吸纳留学生。那样做的结果一定会是:留学生母国的人会越来越看不起中国的高等教育,尽管我们花了大价钱吸引了几个“并不高明”的留学生。

3. 学者只谈发表不谈科学

本来嘛,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解决科学问题。发表只是科学研究结果的表达而已(自然啦,科学家有责任甚至有义务表达他们的成果的)。但是,我们的“算数式”管理将学者们逼得太急太紧。“算术式”管理:急功近利地按发表的篇数和影响影子数分分秒秒地逼迫着学者和引诱着学者(如帽子人才等)。结果呢,学者们不仅在私下议论的是“如何发表”,甚至在学术大会上也以“如何发表”为主题了。是的,全世界都一样,科学家还是得被管着的。例如,提职和提薪时,全世界都会考虑学者产出的质和量的。但是,我在西方的学术会议上和会议的私下议论里见到的议论是“科学问题”而不是“如何发表”,尽管他们也是需要用发表来说话的。似乎是,我们还是应该“宣扬正能量”:倡导以“科学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以“如何发表”为导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00905-1434433.html

上一篇:[转载]测度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下一篇:[转载]即便是“国际”会议,也不忘“中国”排场
收藏 IP: 61.163.21.*| 热度|

3 王涛 高宏 王澄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