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个教初中生数学的同学拿了一道几何题让我做,我折腾了10多分钟,也没整个所以然来。然后同学画了一条辅助线,一下就出来了。我很无语。
但无语之后更多的是反思。同学事先说这道初中生的题涉及到勾股定理,但还没牵扯到三角函数,我却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了建立函数关系上,而不是辅助线的选择上。
大学开始开始接触高等数学,尤其是函数这个概念的广泛使用,于是在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我在做大多数数学题目时总会首先想到建立函数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数学模型。而且已经很难跳出这个怪圈了。
遥想小学、初中、高中,数学的公理化远不像现在这样严重。初等代数也就是实数范围内(应该是有理数)的各种运算,几何画图、证明,那时数学给我们的感觉是很直观的,很容易从现实中找到相应的解释,尤其是应用题(虽然现在看来那些应用题有些幼稚)。
上了大学以后,首先学了微积分,接触了导数的概念——我在几年后才发现,原来我们大学以前学的是常数,虽然在物理中也接触了运动、变化的概念,但实际上由于以考试为主的教育方式,我那时还并没有真正的开始思考。虽然后来的极限的定义说是解释了“飞毛腿跑不过乌龟”这个中学就听说过的谬论,但我那时并不懂。自我启蒙总是特别艰难,所以有那么多渴望求知的孩子希望遇到真正的好老师。可见老师的作用有多么巨大,尤其是基础教育。现在有那么多人讨论各种教育的出路,尤其是高等教育,为什么没有人谈谈教师的职责与重任,还有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不好,跑题了,还是拉回来吧。
然后学了线性代数,从行列式出发,一步一步爬到向量、矩阵还有空间——很奇怪的排序(但是学的时候并没想太多)。后来想想,明白了,这是为了方便理论上的理解——它的各个理论证明得自圆其说,但是,它误导了我们工科生的思维。工科的线性代数,应该是从拓扑空间开始,一步步引入向量、矩阵,最后出现行列式。所以现在想来,实在不应该把理科的数学和工科的数学整成一样的书,理科的书就用这同济版的就行,我们工科的,我不知道该用哪本书,应该是《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吧。
夜深了,脑袋也开始发晕了。想想明天还有《系统辨识》这门课要考试,甭唧唧歪歪了,洗洗睡吧。
不行,我还想吐槽下,想当年在学《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候,我有一年多纠结在系统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是时变还是定常这个问题上。我也想起了我前不久一个本科自动化,研究生是双控的同学说“啊,原来控制器的设计是设计这个u啊”,我看着他,想起了多年前同样的自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